臺北市
26°
( 28° / 24° )
氣象
2024-02-16 | 臺灣公論報

這支「古」樂團以創為新 奏響「歷史之音」

史前先民草莽的笛聲,夏王宮女樂的唱和,鄭韓城內歌鐘的悠揚,丹江岸邊王子王孫的鐘樂……鐘鼓磬瑟,簫管琴笙,走進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就像走進歷史的音樂廳,幾千年的天籟之音跨越古今,連續無間。


每逢節假日,位於河南博物院主展館一樓的華夏古樂團演奏廳總是座無虛席,一票難求。對於此,團長霍錕早已習以為常。


華夏古樂團是河南博物院的「網紅」IP,自2000年成立以來,樂團以音樂文物為基礎,對中原地區古代樂器、服飾、樂曲以及演出場景進行復原和舞臺演繹,帶給觀眾「可以聆聽的歷史」。



這支「古」樂團以創為新 奏響「歷史之音」
圖為霍錕(左三)和樂團成員在研討樂譜編譯和樂器研製。(受訪者供圖)

作為樂團「老人」,霍錕在華夏古樂團已度過21個春秋。「成立之初團裏只有幾個人,我們既是研究者也是演奏者,由於當時節目內容形式相對單一,觀眾不多,很多時候我們就像是『孤獨的敲鐘人』。」霍錕說。


「古樂團是博物館展廳的延伸,是文物『活』起來的載體,這就需要我們從歷史深處出發,與新時代的審美和人民群眾的需求同頻共振,創作願意聽、聽得懂的內容。」河南博物院黨委書記萬捷說。基於此,近年來華夏古樂團以古樂的創新表達、傳播為重點,在藝術創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實踐。


除了演奏古樂曲,樂團還嘗試用古代樂器改編、演奏世界名曲、影視音樂、遊戲音樂等,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感受。不久前,華夏古樂團走進鞏義石窟寺,將1500年前浮雕壁畫上的古樂器及伎樂俑「復活」,奏響新年歡歌。


這不是華夏古樂團第一次「整活」。1400年前的方響演奏《哈利·波特》主題曲、古樂版《夜空中最亮的星》、改編演奏流行樂曲《孤勇者》等都曾在互聯網上掀起熱議。「文化不是過去完成時,而是現在進行時,我們要繼續探索,讓展廳裏的文物『活』起來,讓千年古樂『飛入尋常百姓家』。」霍錕說。


如今,華夏古樂團已經成為河南博物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個「窗口」。截至目前,華夏古樂團已復原重構從遠古至唐宋時期古樂30餘種1000餘件,發掘、演奏古曲近200首,還把演奏搬上「雲端」,奏響古樂新聲。


年輕人也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冬日的週一早高峰,鄭州市農業路上人車熙攘,閉館的河南博物院卻顯得異常安靜。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樓三層的一間辦公室內,「95後」樂團舞蹈演員梁豆子正在琢磨胡旋樂舞的編排。「週一閉館,沒有演出,剛好可以靜下心來做研究。」梁豆子說。


「2023年樂團又新招6人,其中不少還是『00後』,更多年輕人的加入,為樂團注入了創新活力,如今這支『古』樂團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霍錕說,在創新傳承華夏古樂的過程中,我們也從「孤獨的敲鐘人」變成了「快樂的傳承者」。


歲暮天寒,華夏古樂團演奏廳坐滿了寒假研學的孩子,當華夏古樂演奏員身著曲裾深衣,環佩叮咚,猶如古代樂師一般款款走來時,諸多音樂「文物」也穿越時空而來,奏響古與今的「合唱」。(新華社記者史林靜)

最新大陸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