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4-02-21 | 臺灣公論報

甲辰年味濃 龍騰兩岸春—海峽兩岸同胞共賀新春綜述

卯兔追冬去,辰龍報春來。甲辰龍年新春期間,海峽兩岸歡慶璀璨、萬家團圓,兩岸同胞共敘親情、樂享天倫,盡顯平安團圓心。華夏大地暖流湧動,祥和喜樂年味濃濃,兩岸同胞懷著對龍年的美好祝福,共度新春佳節。


九州迎春同歡慶


上海豫園燈會,「一夜魚龍舞」的中式浪漫,讓留在上海過年的同濟大學臺生劉穎,沉浸在熱鬧繁華的年味當中。


「學校為留在大陸過年的臺灣學生舉辦了聯誼活動,一起寫福字、對春聯、剪窗花。」劉穎說,學校的關愛,讓她的大陸新年更多了幾分家的味道。


新春之際,大陸開展種類多樣的迎新年活動,讓同胞在龍年伊始便感受到大陸的熱情與溫度。


在北京,「走基層、交朋友」新春送福活動向臺胞贈送《政策服務包》;在浙江,「千封家書寄臺灣」活動讓「家書」跨越海峽,傳遞鄉情;在四川,兩岸同胞在「在川臺青新春圍爐會」中同唱《相親相愛一家人》,共敘親情、共慶新春……


海天難為塹,回家的路從不漫長。距臺灣千里之外的祖國北疆,「中國紅」與「冰雪白」的組合,編織出臺胞連湘維獨特的春節記憶。



甲辰年味濃 龍騰兩岸春—海峽兩岸同胞共賀新春綜述
臺胞連湘維(右一)與來自黑龍江的丈夫王仁東,帶著兩個女兒回到黑龍江同江市過年。(受訪者供圖)

8年前,連湘維與來自黑龍江的王仁東結婚並在臺生活,今年他們帶著兩個女兒一起來到王仁東老家同江市過年。「一看到雪,我和孩子都激動壞了,冰雪世界中的大紅燈籠更顯年味濃郁。」連湘維說。


同樣和大陸親人過年的還有「福州女婿」邱慶齡,他提前一周便從工作地上海回到福州。置辦年貨、走親訪友、祭拜土地公……過年習俗看似繁多,但追求只有一個——團圓。


今年,他和妻子在除夕夜向臺灣的親友「雲端」拜年。邱慶齡「登陸」十餘年,無論在何處過年,他都會撥通海峽對岸家人的電話。


寶島賀歲年味濃


一桌團圓飯,最是年味濃。為了這份尋常煙火中的溫柔,春節前一兩周臺灣民眾便開始張羅起來。臺北迪化街,花生、瓜子、糕餅,店家各色年貨滿坑滿谷;臺北南門市場,各類源自大陸的年貨食材讓人應接不暇。



甲辰年味濃 龍騰兩岸春—海峽兩岸同胞共賀新春綜述
2月3日,在臺北市迪化街,一處店鋪的店員在向采買年貨的顧客叫賣。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攝

除夕當天,高雄市左營區祥和里里長劉德文,給社區獨居「老兵」們挨家挨戶送年菜。做里長20多年,劉德文照顧眷村老人,更因老人託付,一次次抱著逝者骨灰跨越海峽,帶他們魂歸故里。


劉德文是臺灣土生土長的「本省」閩南人。除夕夜,他和兄妹們帶著家小回到鄉下的三合院,加起來16位,跟父母圍爐,要擺兩桌,是一年最熱鬧的時刻。


海峽難隔鴻雁,歲月不改人心。放鞭炮、除夕守歲、點平安燈……民族節日是刻在兩岸同胞血脈中的文化底蘊,這些過年習俗早已成了寶島賀歲的「保留專案」。


在大陸攻讀博士的陳柏翰春節前回到臺灣過年。他不到10歲的侄子,在吃過年夜飯後和鄰居小朋友跳起了「科目三」。「這次回臺灣,發現臺灣的大陸元素越來越多。街頭巷尾,螺螄粉等大陸流行美食深受喜愛。」他說。


春節期間,全臺從北到南「走春」活動豐富。臺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年節故事展」,演繹中國童話故事;新北平溪天燈節如約而至,祈福順遂平安;臺南「臺灣燈會」以「龍來臺灣」恭賀農曆新年……


騰龍納福開新篇


大年初一晚,2024年海峽兩岸春節焰火晚會在廈門和金門開啟,7萬餘枚煙花,在約30分鐘的綻放中照亮廈金夜空。兩岸同胞仰望夜空,在璀璨煙火中許下美好願望。


歲在甲辰,龍騰祥瑞。海峽兩岸,春意漸濃。兩岸中國人以「龍的傳人」自居,對龍年總會多一份特別喜悅與期待。


湖南台商鄭聰俊、鄭揚父子今年從長沙回臺北過年。「奶奶102歲了,今年過年是人最齊的一年,50餘口都聚到了奶奶家。」鄭揚說,「奶奶看到我們在大陸成家立業、生活事業幸福順利,很是欣慰。」


1993年,鄭聰俊來到長沙投資興業,深耕多年,品牌「羅莎」在當地已頗有名氣。鄭揚對今年在大陸的發展充滿信心,「預計位於湖南株洲的羅莎烘焙文創園區今年能順利投產,集工廠、文創、觀光為一體,將為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新竹清華大學學生周永秦今年在臺北和家人如舊過了一個團圓年。龍年,他面臨大學畢業、升學考研,春節期間他特地到臺北行天宮祈願。


「龍作為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要元素,象徵興旺與力量。期許自己課業魚躍龍門,更期待兩岸新的一年共創繁榮、萬事興『龍』。」(新華社記者王承昊、陳鍵興、劉明洋、張玉潔)

最新大陸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