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4-05-02 | 中央社

當托爾斯泰遇上村上春樹 10作家剖析「浪漫愛」

對愛渴求是人類生存的本能,敏隆講堂推出「安娜卡列尼娜x挪威的森林」10講,帶讀者從經典文學作品中探索「浪漫愛」,首場由詹偉雄導讀,明天登場。

敏隆講堂發布訊息,由詹偉雄策畫「敏隆講堂文學10講」,6月至7月間邀請10位講者,陪伴讀者共讀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與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一同探索經典文學中的「浪漫愛」。

詹偉雄說:「托爾斯泰時期的浪漫愛,是奮鬥之而不可得之物;村上春樹時代的浪漫愛,是處處可得後的虛無。」

詹偉雄表示,有人曾問美國小說家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世界上最好的3本小說是哪3本,福克納便連答三次「安娜.卡列尼娜」,詹偉雄表示,托爾斯泰的作品直到今日絲毫不顯過時,「若你現在重讀,它其實是一本非常現代的小說。」

小說開頭的名言「幸福的家庭無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詹偉雄指出,寫作「安娜.卡列尼娜」其實正是托爾斯泰人生的轉捩點,人生反覆在道德與思想中掙扎,甚至一度放棄寫作,在妻子與朋友的持續鼓勵下才將著作完成,最終「安娜.卡列尼娜」成為名滿天下的傑作,也據信是這段終究完滿的創作歷程,緩解了小說家的憂鬱症。

詹偉雄表示,自封建社會瓦解開始,「浪漫愛」開啟一連串對抗傳統規範、並對情慾和身分進行的內向探索,由此出發,小說家對「浪漫愛」的書寫,帶著讀者走進特定的社會環境與脈絡,看見個人與自由的關係。

此外,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成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紅遍世界的代表作,甚至讓他登上「紐約客」雜誌連載,書中的命題「死和生不是對立的兩極,死是以生的一部分而存在著」,發人深省。

小說以60年代日本全共鬥學運時代氛圍為背景,出版當時,村上春樹形容作品為現實主義的「戀愛小說」,至此引發連綿不絕的評論爭辯,而在村上春樹對「愛情」的描寫中,對生與死之間的人類處境關照,也都能看見。

敏隆講堂「安娜卡列尼娜x挪威的森林」10講將於3日登場,首場由詹偉雄以「清澄與白河」為題,探索「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獵犬、駿馬、冰以及寫實主義精神。

接下來則將由洪愛珠、鄧惠文、焦元溥、楊佳嫻、陳德政、廖志峰、黃瀚嶢、劉梓潔、詹宏志等人接棒,導讀這2部經典。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