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0°
( 31° / 28° )
氣象
2024-05-03 | 網路溫度計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中醫能調理哪些病症?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醫學知識發達,人們對於養生議題越來越重視,深知身體康健無虞才能打造幸福人生。具有注重身心整體健康、尋找疾病根本原因、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中醫,更被關注。《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近一年網路討論度最高的十種科別,除了尋求西醫治療之外,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症狀也能靠中醫調養呢?

其實無論氣喘、痛風、高齡失智或是維持情緒平衡、治療失眠等等,都能藉由中醫療法獲得改善,包括草本藥物、針灸、推拿等物理療法也有所助益。《網路溫度計DailyView》特別請教專業中醫師,為大家提供治療資訊、揭秘冷知識,趕快一起來看看吧!

image source:風澤中醫診所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No.1 一般內科|感冒

感冒是一般人生活中最常出現的健康狀況之一,尤其在季節交替時,天氣日夜溫差大、容易著涼,體質較虛弱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就容易受到侵襲。以中醫觀點來看,感冒主要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2大類。

風寒感冒會出現怕冷、頭痛或流鼻水等症狀,可以用祛風散寒的溫性方劑治療;風熱感冒則容易出現發燒、咽喉紅腫疼痛、黃鼻涕等病症,適合以清熱化痰的藥物緩解。出現感冒徵兆時,也可以先透過泡腳、呼吸蒸氣等方式簡易自我療養,不過症狀加劇時,還是建議尋求醫師治療,才能更快恢復健康喔!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No.2 耳鼻喉科|咳嗽

咳嗽是一種生理反射的保護性動作,可以將呼吸道裡過多的分泌物咳出。一直咳個不停,容易變成慢性咳嗽,尤其免疫力較弱、有過敏體質的朋友,更要小心注意,不少深受其擾的網友都哀嚎「講一句話咳三次,超痛苦」、「半夜睡覺都會咳醒」。

慢性咳嗽病勢通常反覆纏綿,和個人體質狀況、飲食習慣有緊密關係,傳統中醫會以「咳聲輕重」與「痰的特質」作為辯證依據,了解病因後,針對個人狀況對症下藥。除了藥物方劑和食療調理之外,簡單按摩合谷穴、尺澤穴、定喘穴等穴位也有助於止咳。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No.3 神經內科|阿茲海默症

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銀髮族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等健康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其中會引發認知障礙、情緒障礙及日常活動障礙的阿茲海默症就占失智人口七成。

許多病人雙管齊下,尋求中西醫整合治療。北大風澤中醫診所院長畢宇蕎表示,中醫會針對症狀輕重緩急與患者的整體狀況評估,除了中藥治療也會搭配百會、風池等穴位針灸,以延緩退化為初期治療目標,後期目標則是改善生活品質,減輕病患與家屬的負擔。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No.4 腎臟科|水腫

長時間久站或久坐導致的浮腫是許多上班族的惡夢,每到下午時間就會感到雙腿腫脹,連鞋子都快穿不下!不少網友為此十分苦惱,直呼「真的腫到變象腿」、「早上睡醒臉也很容易水腫,到下午完全是兩個人」。

以中醫觀點而言,水腫是體內「濕邪」太重導致,體質寒涼、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或喜歡甜食、辛辣飲食,都容易使體內濕氣重、堆積毒素及廢物。除了可以調整飲食習慣、泡腳或拉筋改善,也能透過中醫埋線活絡氣血、加強代謝循環,從根本調理體質,和水腫說掰掰!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No.5 身心科|失眠等症狀

現代人壓力工作大、情緒緊張,失眠狀況時常伴隨而來,全台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受到慢性失眠困擾。入睡前保持情緒穩定、放鬆,才不會因「害怕失眠」而睡不著。

板橋樹林風澤中醫診所院長張宏銘表示,中醫透過把脈了解患者的臟腑與體質,再以中藥或針灸疏肝解鬱、寧心安神,達到調理效果;利用足浴包泡腳也能有效舒緩,不過提醒民眾,如果要購買市售的現成藥浴包,需注意購買來源,以免買到有害物殘留的商品。另外,張宏銘醫師也建議睡前盡量避免吃油炸物,含有大棗、人蔘、黃耆等補氣藥材的養生藥膳具有提神效果,最好也能免則免。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No.6 胸腔內科|氣喘

氣喘是台灣兒童相當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西藥多以吸入性類固醇作為日常保養的控制型藥物,許多家長對於西藥副作用多有疑慮,因此改以中醫治療代替,紛紛表示「類固醇吃多了不好」、「之前被欣流的黑盒警示嚇到,馬上改帶小孩看中醫」。

中醫調理方式多元,除了常見的中藥、針灸,穴位按摩與穴位敷貼也都是近年備受推廣的輔助治療方式,日常揉按天突穴、膻中穴、胸前任脈可以舒暢、補益肺氣;夏季三伏貼與冬季三九貼等療法也對改善過敏、氣喘病症有所幫助。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No.7 骨科|骨裂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無論是哪個部位骨折,對於日常生活都會造成一定程度影響,相當不便,先以西醫緊急治療,再以中醫長期調養,就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最佳效果!

隨著醫學發達,同一病症時常能夠結合中西醫長處雙管齊下治療,是現代人的一大福音,例如骨折、骨裂就是其中之一。經由西醫骨科手術復位後,後續的復健也可以配合中醫治療,像是針對陽陵泉、足三里、合谷等穴位進行針灸,可以促進筋骨修復,搭配適當中藥膏布也能有活血化瘀、舒筋補骨的作用。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No.8 復健科|拉傷

拉傷是十分常見的急性運動傷害,中醫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針灸、拔罐、按摩和草藥敷料等等,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症狀客製化,為傷患量身定制藥方和其他療法。拉傷經過適當處置,約3~7天後會進入慢性期,疼痛趨緩,此時可藉由針灸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舒緩不適並加速受傷部位修復。

有透過中醫治療拉傷的網友分享,「針灸後肌肉感覺沒那麼緊繃,加上西醫的止痛消炎藥,好得比平常快」。提醒大家,發生運動傷害當下,除了儘速就醫外,也要記得多加休息喔!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No.9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病症|減重、痛風

飲食精緻、三餐外食的現代人經常有肥胖困擾,追求穠纖合度的勻稱體態,更是愛美一族的終生課題。除了西藥,近年中醫「埋線減重」也蔚為流行!張宏銘醫師解釋,中醫埋線原理是以「羊腸線」埋入皮下,刺激穴位與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並由醫師根據個人體質搭配除濕利水、活血理氣等不同類型的中藥全面調理體質。同時提醒,維持良好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才能讓瘦身效果事半功倍!

另一項被飲食影響甚鉅的文明病就是「痛風」,除了先天遺傳因素外,過度攝取酒精、高普林、高油食物也容易讓體內產生過多尿酸或抑制尿酸排出,進而引發痛風。張宏銘醫師表示,急性痛風可以清熱解毒、去濕方劑緩解疼痛;慢性痛風則可用利濕藥方搭配針灸長期調整。另外,平常也可以按摩三陰交穴、足三里穴、血海穴、太衝穴疏通經絡,幫助尿酸新陳代謝,每天按1~2分鐘,有痠脹感即可。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No.10 消化內科|消化不良、脹氣

吃飯速度快、三餐不定時或暴飲暴食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情境,加上胃火大、腸胃虛寒或是壓力大導致肝鬱脾虛,都可能造成脹氣、腹痛、打嗝或噁心感等消化不良症狀,不少上班族對此相當有共鳴,表示「上班時間都狼吞虎嚥隨便吃,常常脹氣胃痛」、「平常在外面跑業務根本很難按時吃飯,胃藥已經是包包裡面必備的東西」。

畢宇蕎醫師指出,一般調整腸胃的中藥需要服用3~6個月,會視患病時間和病況有所增減,常見的腸胃中藥有香砂六君子湯、平胃散、四逆散或理中湯等等。由於消化不良、脹氣通常都非單一原因造成,而是多項因素綜合導致,因此一般食療幫助不大,維持細嚼慢嚥、多吃原型食物等良好的飲食習慣更重要,避免重口味飲食及適度調節壓力也有助於穩定腸胃症狀。醫師還建議日常可以多按摩外關穴及足三里穴,可以幫助疏肝理脾、健脾和胃,降低不適情況發生。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醫師揭密調理心法!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 阿茲海默、減重、痛風都OK

【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3月7日至2024年3月6日,共1年。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中醫也能調養的十大科別』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本篇分析報告使用「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