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0°
( 31° / 28° )
氣象
2024-05-04 | 台灣好報

生態叢林太湖山/方克逸

方克逸

題記:道師黃公望大畫家與禪師釋無用大和尚機緣和合,成就《富春山居圖》傳奇橋段,旡疑彰顯了太湖山自然風光魅力,使得這一生態叢林披上亦真亦幻美麗色彩。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太湖山,位於安徽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境內,是省會合肥市公路途經巢湖通往江南一座洋溢詩情畫意的生態叢林屏峰。

清代文學家、乾隆六十年進士陳廷桂(曆陽〔現馬鞍山市和縣〕人),所著《曆陽典錄》(卷四·山川)載太湖山辭條曰:

太湖山含山南六十裏。奇峰十餘,秀挺如列戟。東峰之麓有大善寺,又東有明安慶侯仇成故宅。西峰當天河之曲。中峰則元無用禪師普明塔院也,左曰東埡,右曰西埡,中曰缽徑塔,西有錫杖泉;山西有接引、清涼二庵,極幽邃。

太湖山名字由來,《康熙·含山縣誌》太湖山辭條釋曰:

太湖山縣南六十裏,東九都。舊時江流氾濫,注瀦為湖,山以臨湖上得名。後江徙而南,湖化為田,而山名猶存。

太湖山以湖名山,如今山麓並無湖泊。悠悠歲月、滄海桑田,太湖山得名由來,給遊人留下不盡的遐思聯想。

筆者拙著風物圖書《巢湖》(第二章·風光篇)載太湖山景區辭條曰:

太湖山坐落含山縣南約30千米處。現為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重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續載太湖寺辭條曰:

太湖寺名為“普明禪寺”,因位於太湖山主峰山麓,約定俗成稱“太湖禪寺”,簡稱“太湖寺”。太湖寺背倚主峰,迎面左有鐘山,右有鼓山,前有木魚的缽山,久有“左鐘右鼓懷抱木”之諺,故被佛家看好。太湖寺始建於北宋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九華山普明禪師雲遊至太湖山,見此處風水絕佳,遂依九華山寺廟形勝,募建“普明禪寺”。另有史傳,位於太湖山東南運漕的一位大智若愚者,被元朝皇帝認為平庸,而敕他削髮為僧,賜名“無用”。無用雲遊到太湖山後,建廟燒香,自喻無為用寬和尚,成為太湖寺的開山祖師。無為禪師還著有《無為用寬語錄》傳世(惜佚)。太湖寺坐北朝南,天王殿置前,大雄寶殿居中,祖師殿位於其後。在祖師殿裏有無用肉身塔一座,塔在殿內,故稱“屋裏塔”;在祖師殿西膳房內,有井一口,井中泉水日取不竭,不取不溢,令人歎奇為“鍋邊井”。“屋裏塔”與“鍋邊井”是太湖寺的兩大奇觀。離太湖寺約一裏之遙的有二聖殿,設供地藏王菩薩。天台正頂位於主峰,並建有望江亭。接引庵地處太湖山北面(稱後山),與太湖寺隔峰呼應。

據《安徽省志·自然環境志》載:“太湖山接引庵相傳北宋文人蘇東坡之妹蘇小妹出家到此,興建此庵。” 筆者認為尚有待確考。

太湖山太湖寺開山老祖為無用禪師,據《和州志·曆陽名人僧傳》載:“無用禪師出生時有神光照室緇悟道。元世祖忽必烈召見他時,其手執松枝叩以佛法,俱不對,自陳子,願放歸。世祖曰:僧乃無用之人。’由是稱‘無用禪師’。師歸和州居天門山(現馬鞍山市和縣西梁山)之普明庵,開堂說法,坐下頂禮者逾萬人,每燈見於寺之左右。”他在梁山、太平府(現馬鞍山市當塗縣)、太湖山建了三寺皆曰“普明”。 時 至清代避諱明字,故太湖山普明禪寺亦依地名稱“太湖寺”。

太湖山寺宇建築代有興廢,“文革”期間受損尤甚。改革開放後,宗教政策逐步落實,太湖寺得以枯木逢春。1985年1月,太湖禪寺被安徽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寺廟。2003年10月,九華山百歲宮住持慧慶法師出任太湖寺住持。慧慶法師,俗名方志平,合肥市廬江縣人(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安徽省佛教協會執行會長、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慧慶法師主持太湖山寺宇擴建,太湖寺櫛比鱗次,金碧輝煌。與此同時,開展四進四有主題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宗教思想和教規教義中,營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太湖寺被安徽省宗教事務局授予“和諧寺院”和“第一屆全省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在佛教文化建設方面,在太湖寺山門兩側,懸有方克逸撰聯·鄭小如書丹楹聯:“木魚地設堪一幟;鐘鼓天成亦九華”,契合太湖寺“左鐘右鼓懷抱木魚”的天然地理位置。在太湖山天台望江亭,懸有“四時日月昭寰宇;萬裏風雲入壯懷”楹聯,意在抒發遊人登亭望江之情懷。此聯乃方克逸撰聯,約請當年美國援華抗日飛虎隊長陳納德將軍夫人、海外華人僑領陳香梅書丹,楹聯上款:“甲戍中秋錄克逸集句聯”,下款:“陳香梅題於華盛頓”……

流傳至今堪為太湖山傳奇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道師,與太湖寺開山老祖釋無用禪師的友好情緣,引發黃公望創作《富春山居圖》紙本水墨畫,名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富春山居圖》以橫幅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秀麗的山光水色。峰巒坡石隨勢起伏,山澗深處清泉飛瀉。在群山環抱中,茅屋村舍參差其間,漁舟小橋錯落有致,真可謂人隨景遷、景隨人移。此畫集中體現了作者勾勒、皴擦、點染的高超技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清初吳其貞推崇為“亙古第一畫”。 現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屬國寶級文物。然而人們不難發現,《富春山居圖》畫面卷首就是太湖山“九龍遊珠”形態。畫中的釣魚台極似太湖山下運漕河(現裕溪河)岸邊的釣魚台。正是這一千古之謎,承載了大畫家黃公望與大和尚釋無用的友好情緣。

黃公望(西元1269~1354年),元代畫家。本姓陸,名堅,漢族,江浙行省(直屬元朝中央政府的行政區)常熟縣人。後過繼永嘉府(現浙江溫州市)黃氏為子,居虞山(現宜山),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其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黃公望在繪畫史上獨樹一幟,被尊為“元四家”之首。黃公望成名時已是全真道士,浪跡江湖,他又怎麼與太湖山釋無用禪師成為至交好友的呢?這得略敘他的故事:黃公望自幼胸懷大志,擅長丹青,詩詞文賦皆能。可是元朝分天下民眾為四類,依次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黃公望淪為“四等公民”。隨之廢除科舉制度,文人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黃公望對讀書做官這一途徑已徹底無望。後來儘管做了都察小吏,又受到他的上司張閭貪污案的牽連而心灰意冷。五十歲後便做了道士,號“大癡”。從此他雲遊四方,並靠賣蔔為生。身為道士的黃公望對他的鼻祖彭鏗(彭祖)非常尊奉,因為在道教界除了那些神化了的得道成仙者,真正有名有姓有位的只有彭祖在世年齡最長,活了八百歲。

彭祖的道場位於與太湖山緊鄰白石山(又稱濡須山)白石洞,自古被道家稱為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一洞天,號瓊秀長真洞,又雲“白石洞天”。《新唐書·地理志》載,篤信道教的唐玄宗,聞鄉人常於彭祖修道之所禱請風雨,莫不輒應。便於天寶六年(西元747年)敕改白石山為“禱應山”。白石洞長約十裏,盡頭傳為天河(即裕溪河或其支流)。筆者曾懷好奇心進洞探索一二,所見幽深曲敞廳堂。有或姿態各異鐘乳石,或潔白如玉石柱,或栩栩如生石案、石棋等。遺下一盤仿佛戰況激烈的棋局。幾顆突起的小似車、馬、炮、卒,各據要位。相傳為彭祖與老子對弈實戰遺跡。石壁散見諸多遊人題字石刻,並有詩曰:“洞府含山奇趣生,神工鬼斧賴天成。幽深險遠無人盡,白石千秋猶自評。”

話說九初九重陽是道界公認彭祖仙逝的祭日,當時黃公望每年都要來此祭祀彭祖。

黃公望每次來白石洞天祭祀彭祖,逗留少則七日,多則七七四十九天。儘管富春江的山水優美,但他蒞白石洞天對近在咫尺的太湖山奇特勝景分外鍾情。他每次來都要登山涉水,體察太胡山風貌,描繪寫生,收入囊中。以便繪畫時予以“謀合”。 久而久之,他對太湖山的人文歷史瞭若指掌,尤其對普明禪寺興趣極高,對無用大和尚更為敬佩。他親眼目睹了普明禪寺天燈高照的奇異景觀,曾三入寺內而都未能見到無用禪師,遂自語:“無用大師真乃高人也!”

一次黃公望在太湖山上視景描繪(寫生)時,突然天降大雨。他倉促收拾畫筆往普明禪寺避雨,因風大雨急,加上坡陡路滑不慎摔倒,跌人寺旁溝壑。他雖然練就一身的登山攀岩功夫,但畢竟年過古稀,被摔傷了筋骨,跌斷了大腿,呼救時被眾僧救入寺內,無用禪師得知連忙丟下禪事,親自為他包紮,敷藥醫治。他以內服外敷的方法為黃公望接骨療傷,並給他另起小灶餐飲,以補氣血。在無用禪師的精心治療照顧下,他的傷情恢復很快。黃公望與無用禪師在交談中都相見恨晚。他倆從佛、道到人生,從歷史到現實,從詩詞書法到繪畫丹青,無不一拍即合,在療傷中他倆每日必見,每見必聊,真可謂一生難得之知己也。

經過無用禪師百日精心治療,黃公望基本得到了康復。但是隨著臘月二十三日到來,習俗稱:二十三送灶,必須佛歸佛,道歸道。所以無用禪師雇船並派專人將他送回富春江山居處。黃公望對無用禪師的相助之恩感激不盡,在心底留下誓言:“在有生之年,此恩必將報答。”黃公望在養傷期間一心“謀畫”,他將平時速描的畫稿拿出來反復推敲,縱橫佈局,將富春江的山水和太湖山的地貌巧妙揉合起來,躍然紙上。所以他畫《富春山居圖》耗時達六年六個月之久。他構圖卷首就是太湖山“九龍遊珠”形態,畫中的釣魚台亦似山下運漕河(現裕溪河)對岸的釣魚台。

自從那次摔傷痊癒後,黃公望每次來太湖山白石洞朝祭彭祖時都要拜訪無用禪師。他們的情誼不斷加深,已經到了情同手足的程度。

就在無用禪師99歲(即百歲大壽)的前夕,黃公望再次登上太湖山,將自己畢生得意之作《富春山居圖》,作為壽禮獻給無用禪師。他談起創作心得道:“一江(指富春江)山水,似愧一峰(指太湖山)。”所以,他因眷念太湖山,後來又號“一峰道人”。

無用禪師展開《富春山居圖》畫卷看時,驚為神品,連連稱絕。與世人共識《富春山居圖》是中國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筆。對此畫卷無用禪師大加讚歎而又萌生十分顧慮:“必有巧取豪奪者也。”四年後,黃公望與世長辭,無用禪師為他超度以示緬懷……

無用禪師在圓寂前夕,指著《富春山居圖》畫卷對弟子們說:“此畫巧取豪奪者已為必然,但不能狼爭虎奪,六畫結裱為一卷。他一口氣說了六個六字,它將會經歷六個朝代,二六一十二個藏家之手,三六一丈八尺長,四六二十四處火眼,五六三百年後一分為二,六六三百六十年後又將破鏡重圓。讓它來自自然,順乎自然吧。阿彌陀佛……”

或許無用禪師預言使然,據說《富春山居圖》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即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後半卷:無用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這一元代道師黃公望大畫家與禪師釋無用大和尚機緣和合,成就《富春山居圖》傳奇橋段,旡疑彰顯了太湖山自然風光魅力,使得這一生態叢林披上亦真亦幻美麗色彩。

據太湖寺常瑞法師介紹,如今太湖山有太湖寺(含二聖殿)、天台寺、接引庵等廟宇,常住僧尼十餘人。僧尼守護淨土,修身悟禪,弘揚佛法,強化生態環境與寺宇叢林建設,執著打造文化名山和旅遊聖地。

太湖山主峰海拔450米,合裕公路(合肥市至裕溪口)穿越而過。時在1959年9月17日,人民領袖毛澤東主席視察安徽,途經合裕路,在太湖山麓原含山縣長崗公社王村停車,察看莊稼和山林,並與原長崗公社塔崗大隊黨支部書記、省勞動模範辛學義進行了親切交談。主席一邊踱步,一邊手指遠處一座荒山禿嶺問:“這是什麼山?”辛學義答:“太湖山。”“為什麼叫太湖山?”“古時候山下為湖,山臨湖上,故名太湖,太是大的意思。”主席聽了,點頭囑託:“這裏應該大力植樹造林噢,讓荒山披上綠裝。”

含山人民遵循毛主席教導,掀起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熱潮。同年12月,組建了國營太湖山林場。一代代太湖山建設者幾十年如一日,踐行使命矢志不渝,懷揣夢想勤奮耕耘,創造了荒山變林海的奇跡。20世紀70年代,太湖山藥材培植場成立。中共黨員、含山縣醫藥公司副經理王履福,受命兼任太湖山藥材培植場場長,帶領竇強等三名青年職工,來到遠離縣城六十多裏的太湖山安營紮寨。當他們放下行李包裹,身居深山老窪,日沐清風浴,夜伴螢火蟲,距離最近的村莊也有六七裏路,煮飯沒有鍋灶,步行到十五裏外東關糧站購回糧食,自壘土灶燒飯吃;睡覺沒有房床,他們鑽進一座百孔千瘡棄廟,搬來石頭堵住牆洞,然後打地鋪。面對艱難困苦,他們堅定紮根深山創業信念,百折不撓,向太湖山宣戰。

他們從新疆天山山麓購回馬鹿、梅花鹿。王履福和竇強既當管理員,又當訓鹿員、飼養員、獸醫,並且摸索出一整套馴鹿養鹿方法,終於使鹿群在太湖山安家落戶。與此同時,他們開拓數百上千畝山場,種植天麻、桔梗、牛膝和絞股藍等木本草本中藥材,擇優引進福建的厚柏,遼寧的黃柏,新彊的貝母,建成500餘種中醫藥用植物百草園。擁有了生機勃發的太湖山杜仲林、木瓜林、枝子林,成為太湖山植樹造林重要組成部分。層巒疊嶂天然的有楓、槐、檀、合歡、銅錢樹、絲棉木、榆葉梅等;人工成林的有杉、樟、松、椿、竹、茶、銀杏、杜仲、板栗、玉蘭等。這裏既是一個天然的中草藥寶庫,又是珍禽異獸的生息場所,棲息太湖山鳥類有啄木鳥、貓頭鷹、灰喜鵲、黃鸝、斑鳩、八哥、壽帶等百餘種飛禽走獸,野生獸類則有水獺、獐、獾、狐、兔……

太湖山終於披上了1800公頃的綠裝,宛如一道翠屏,融會成波瀾壯闊太湖山林海。1992年,國家林業部批准設立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2020年太湖山又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太湖山植樹造林創業史,弘揚了攻堅克難、艱苦奮鬥精神。堅忍不拔的太湖山建設者,沒有辜負人民領袖的殷切囑託,勝利開創功德無量的生態輝煌。

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95%。森林景觀豐富多彩。有大小峰巒20座,著名山峰有鐘山、鼓山、木魚山和歪山等。素有“九龍遊珠”之說,喻太湖山主峰周圍擁立九座秀峰,且山脈似九華山,故此得名“亦九華”。太湖山自然景觀千姿百態,層巒疊翠,勢走龍蛇,自古美譽為“有風松濤吼,無雨水長流”,宛如詩情盎然的畫裏翠屏,令人感悟無處不在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氛圍。

太湖山森林景觀多姿多彩,動物植物生氣蓬勃。木本植物有70多科、160餘屬、數百多種。這裏既有遮天蔽日的百年古樹,二聖殿,藏於萬木叢中,非刻意去尋很難發現。接引庵與太湖寺隔山相望,處在山腰上的庵前庵後林木濃蔭蔽日、環境清幽恬靜。廢棄的清涼庵旁直撥雲霄的古銀杏依然健在,相傳系庵堂主持當年所栽,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樹齡。另有極具觀賞價值和保護價值的珍貴樹木相思樹,相思樹位於太湖山鹿鳴關前。相思樹通常是指兩樹纏繞或根、枝兩處相連在一起。太湖山相思樹接二連三,更為奇絕,即連根、連幹、連枝,舉世罕見。此樹品種為槭樹,百姓俗稱:“丫根樹”,木質堅硬。樹齡百餘年,樹高10餘米,兩樹一大一小親密無間,儼然一對含情脈脈的情侶,掩映在太湖山萬綠之中。樹前碑刻創業者王履福和竇強二位鄉土詩詞家合作詩雲:“一對鴛鴦一對癡,朝朝暮暮緊相依。衷情暗訴溫情語,撩得遊人頗費思。” 太湖山還有眾多天然石景,形態各異,主要有情侶石、錦雞石、象鼻石、箭魚石、神馬石、壽龜石、石猴戲天蛙。在太湖山深谷密林中,還分佈著一些神秘莫測的天然溶洞,諸如天洞、仙人洞、龍泉洞。遊人感歎:倘佯太湖山,猶如遊覽九寨溝。

登臨太湖山之巔天台望江亭,極目四望,近可俯視群山起伏,雲霧茫茫,遠可眺望巢湖風光如鏡,長江一線如練。可賞旭日東昇,可觀夕陽西下。位於太湖山北麓,被稱為“月亮湖”的關山口水庫,水面狹長婉曲,一彎清琉,酷似新月初墜。太湖山之東南太湖村青舍度假民宿、人類文明曙光發祥地淩家灘文化遺址、東關三國古戰場,以及千年古鎮運漕,近在咫尺,互映生輝。風光美麗宜人太湖山,生動演繹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箴言。

筆者對太湖山堪稱一見鍾情,且情有獨鐘。20世紀80年代,曾屢蒞太湖山,報導宣傳太湖山。《安徽日報》1980年8月16日,署名本報通訊員方克逸,頭版發表專稿《天山馬鹿在含山縣太湖山落戶》。全文如下:

五十多頭來自新疆天山山麓的珍貴野生動物馬鹿,經過馴鹿人員的四年辛勤勞動,已在含山縣藥材公司太湖山藥材培植場安家落戶。馬鹿全身都是寶,除鹿茸是貴重藥材外,皮、骨、血都可入藥,鹿肉既可制藥,又是製造電影膠片的重要原料。馬鹿比梅花鹿等鹿種產茸量高。進入產茸期的馬鹿,每頭一年可以產茸兩斤以上,價值一千餘元。太湖山藥材培植場一九七六年和一九七八年兩次派員前往天山購回野生馬鹿馴養,摸索出了一整套管理方法,使這種難以馴養的馬鹿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進入了產茸和繁殖期。今年該場共產茸三百五十多兩,價值一萬三千五百多元。

筆者另有《鹿鳴太湖山》、《省長到鹿場》、《可愛的鹿大夫》、《馴鹿趣聞記》等文稿分別被省電台、《安徽日報》、《安徽青年報》《巢湖報》、《巢湖衛生報》和含山人民廣播站等採用。如今太湖山鹿苑,歷經創業者前赴後繼,艱苦奮鬥,已擁有保有量上千頭馬鹿梅花鹿,業已成為我國華東地區最大的人工養鹿基地。太湖山禽獸縱橫,百鳥爭鳴,把太湖山裝扮成一座生態優良,自然資源豐富的天然寶庫。太湖山建設者、安徽省勞動模範王履福先生填詞《西江月·詠太湖山》雲:“古代湖光山色,而今湖去山存。左江湖右一河橫,誰作良田萬頃。 滄海桑田正道,是非成敗誰評。濡須吳魏各相爭,滾滾東流淘盡。”

2020年8月6日,安徽省旅遊景區品質等級評定委員會,公告批准含山太湖山風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生態叢林太湖山,現已成為八方遊客慕名遊覽的天然氧吧與開心樂園。正是:

顏值擔當建樹艱,縱橫綠色蔚家園。
履新時代風光好,生態文明天地寬。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