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 鏈車網
Tesla最初從虧轉盈的關鍵不是靠純電動車的販售、高速充電網的建置,而是靠歐盟嚴苛的碳排放新遊戲規則,讓其他車廠「主動」將錢投入Tesla的口袋中!當然馬斯克為此非常開心,證明他當初走的路是對的,真的是走路有風。但諷刺的是,碳排放遊戲乃是歐盟主導的全球性節能減碳策略,與美國無關,美國政府壓根不鳥這些新制度,因此市售車還存在大排氣量V8引擎。換句話說馬斯克最初其實是靠歐洲新遊戲制度發財,之後才有足夠的資本進軍中國市場賺更多錢,這就是命運。歐洲對於車廠嚴格的碳排放法規早已生效,那就是CAFE車廠總碳排放量管制,嚴苛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除了Tesla、BMW、Volvo等少數車廠之外,九成的汽車製造商都在煩惱這件事!簡而言之,如果要在歐盟地區販售新車,每家汽車公司都有一個根據該品牌「全年新車銷售總數」而訂立的碳排放管制門檻,車廠必須小心翼翼地不要讓自己的總碳排放量破錶:‧ 方法一:多賣一些Hybrdi、PHEV、純電、氫能等新動力車款,但消費者不買單也無奈!‧ 方法二:當然就是少賣一些純燃油動力車款,但諷刺的是消費者還是很喜歡傳統動力的可靠性與便利性,價格也相對經濟便宜!為了低於特定碳排放基準,2024全年度當中,預計新車銷量的20%左右必須是純電動車。關於這一點各車廠心知肚明,因此許多汽車品牌開始憂心忡忡、焦躁不安、懷疑人生…
▲Prius PHEV賣得並不差,但是消費者更喜歡Toyota傳統動力車款的便利與經濟性,但最終會被罰錢的是Toyota而不是消費者!您說奇怪不奇怪?就像路人在十字路口攔計程車阻礙交通,該罰司機還是乘客?為何歐洲車廠要積極推展純電動車?為何Volvo很早就在販售PHEV動力?M-Benz為何要將Mercedes-AMG C63從強大的V8引擎改為今日小巧但排氣聲浪很鳥的直四Hybrid動力導致賣不出去?還不都是因為CAFE的關係!因為過不了碳排放管制門檻這一關,就必須接受歐盟的罰款~乃是按照該品牌之新車銷售總數量來罰,因此賣越多、罰越重、越賣越沉重!突然想起當兵時的一句名言~苦幹實幹、撤職查辦…但有趣的是,在歐盟地區,所有汽車製造商可以「聯合起來」平衡掉所有車廠的總碳排放量限制,意思就是Volkswagen如果超標的話,可以向Tesla購買碳排放權利,方法很簡單「就是給錢」!這就是歐盟主導的碳權交易現況,美國因為碳排放量大到個不要不要、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壓根不想、不敢、不願、不可能參與這項遊戲。Tesla的碳排放目前就是零,因為他們沒有販售任何一輛具備內燃機的新車,所以Tesla在歐洲有很多的碳權可以出售,等待那些燃油車款賣好賣滿的車廠上鉤!雖然說Lucid、Rivian也都是電動車新創公司,但至今仍未能在歐洲販售全新電動車,未來就算有,短時間也沒辦法達到Tesla那樣的銷售規模,所以很難吃到這塊大餅。好的,為何每個年初Tesla都特別開心?因為等到歐盟結算前年度各汽車品牌新車銷售總數之後,許多車廠都會乖乖地向Tesla進貢,什麼就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這個道理!到目前為止,Ford、Stellantis、Mazda、Subaru、Toyota…等多數車廠已經準備好足夠的資金準備匯款…當然,這些車廠都精算過,與其向歐盟繳交罰款,不如向Tesla購買碳權「確實比較省」只是心有不甘!無奈,怎知自家電動車竟然賣這麼差?2024年多數車廠的純電動車銷售量都未達預期目標,而且差很多。因此Honda為何心甘情願被日本政府逼著和Nissan提前聯姻(否則Nissan可能會被鴻海集團收編),目的就是為了要儘快得到Nissan的純電動車技術,起碼可以減少二年的奮鬥時間,之後也不用頻頻向Tesla購買碳權。
好的,Tesla近期可能因為碳權交易獲得10億美金,大約是台幣320億,此經費足以研發1.5輛~2輛的全新純電動車,當然爽!因此許多人都在靠北這件事,純電動車生產過程碳排放量比傳統動力車款更高,歐盟為何不一併納入計算?好的,未來歐盟確實會嚴格計算工廠的碳排放量與回收利用率,為著永續經營的目標,但目前還沒有辦法做到這麼詳細的計算與稽查,只能讓碳排放制度停留在不公平的狀態,但這過渡期會有多久?十年、二十年跑不掉!或許就是這些不完美之處,所以英國乾脆脫歐比較自在,否則絕對會有一種被掐著脖子走的窒息感受。此外,近年來傳統動力因內燃機的進化與Hybrid科技應用,減碳幅度遠超過純電動車,因為電動車使用的電力僅有少量綠電而且還享有充電優惠,懂的人當然會抨擊這樣不盡合理的制度,那就是為何一味懲罰內燃機新車呢?應該要對高車重、高耗能、高排碳的車款課徵重稅更能降低總碳排,如車重與風阻偏高的SUV以及大馬力的性能跑車,廢除內燃機並非最佳策略,只會逼得車價越來越貴,搞得窮人只能買二手車。沒錯,許多爭議依然存在,但這些疑慮可能無法在2025年獲得明確答案,可能要等到2030年觀察電動車與傳統動力車款的走勢與科技,才會有更明確的方針。未來幾年依然會是個混沌狀態,但可以確定的是,5年後的電動車將會有很大的不同,但燃油動力就差不多是這樣了,再怎麼發展都是擠牙膏式的進化,很難有驚人的突破,唯二希望大概就只有氫能與酒精引擎,但確定為數和比重不可能太龐大,短時間也很難成氣候。
歐盟「碳排放權」新遊戲規則《Tesla》可望從競爭對手再獲得10億美金收益、公平嗎?
Tesla最初從虧轉盈的關鍵不是靠純電動車的販售、高速充電網的建置,而是靠歐盟嚴苛的碳排放新遊戲規則,讓其他車廠「主動」將錢投入Tesla的口袋中!當然馬斯克為此非常開心,證明他當初走的路是對的,真的是走路有風。但諷刺的是,碳排放遊戲乃是歐盟主導的全球性節能減碳策略,與美國無關,美國政府壓根不鳥這些新制度,因此市售車還存在大排氣量V8引擎。換句話說馬斯克最初其實是靠歐洲新遊戲制度發財,之後才有足夠的資本進軍中國市場賺更多錢,這就是命運。歐洲對於車廠嚴格的碳排放法規早已生效,那就是CAFE車廠總碳排放量管制,嚴苛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除了Tesla、BMW、Volvo等少數車廠之外,九成的汽車製造商都在煩惱這件事!簡而言之,如果要在歐盟地區販售新車,每家汽車公司都有一個根據該品牌「全年新車銷售總數」而訂立的碳排放管制門檻,車廠必須小心翼翼地不要讓自己的總碳排放量破錶:‧ 方法一:多賣一些Hybrdi、PHEV、純電、氫能等新動力車款,但消費者不買單也無奈!‧ 方法二:當然就是少賣一些純燃油動力車款,但諷刺的是消費者還是很喜歡傳統動力的可靠性與便利性,價格也相對經濟便宜!為了低於特定碳排放基準,2024全年度當中,預計新車銷量的20%左右必須是純電動車。關於這一點各車廠心知肚明,因此許多汽車品牌開始憂心忡忡、焦躁不安、懷疑人生…
▲Prius PHEV賣得並不差,但是消費者更喜歡Toyota傳統動力車款的便利與經濟性,但最終會被罰錢的是Toyota而不是消費者!您說奇怪不奇怪?就像路人在十字路口攔計程車阻礙交通,該罰司機還是乘客?為何歐洲車廠要積極推展純電動車?為何Volvo很早就在販售PHEV動力?M-Benz為何要將Mercedes-AMG C63從強大的V8引擎改為今日小巧但排氣聲浪很鳥的直四Hybrid動力導致賣不出去?還不都是因為CAFE的關係!因為過不了碳排放管制門檻這一關,就必須接受歐盟的罰款~乃是按照該品牌之新車銷售總數量來罰,因此賣越多、罰越重、越賣越沉重!突然想起當兵時的一句名言~苦幹實幹、撤職查辦…但有趣的是,在歐盟地區,所有汽車製造商可以「聯合起來」平衡掉所有車廠的總碳排放量限制,意思就是Volkswagen如果超標的話,可以向Tesla購買碳排放權利,方法很簡單「就是給錢」!這就是歐盟主導的碳權交易現況,美國因為碳排放量大到個不要不要、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壓根不想、不敢、不願、不可能參與這項遊戲。Tesla的碳排放目前就是零,因為他們沒有販售任何一輛具備內燃機的新車,所以Tesla在歐洲有很多的碳權可以出售,等待那些燃油車款賣好賣滿的車廠上鉤!雖然說Lucid、Rivian也都是電動車新創公司,但至今仍未能在歐洲販售全新電動車,未來就算有,短時間也沒辦法達到Tesla那樣的銷售規模,所以很難吃到這塊大餅。好的,為何每個年初Tesla都特別開心?因為等到歐盟結算前年度各汽車品牌新車銷售總數之後,許多車廠都會乖乖地向Tesla進貢,什麼就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這個道理!到目前為止,Ford、Stellantis、Mazda、Subaru、Toyota…等多數車廠已經準備好足夠的資金準備匯款…當然,這些車廠都精算過,與其向歐盟繳交罰款,不如向Tesla購買碳權「確實比較省」只是心有不甘!無奈,怎知自家電動車竟然賣這麼差?2024年多數車廠的純電動車銷售量都未達預期目標,而且差很多。因此Honda為何心甘情願被日本政府逼著和Nissan提前聯姻(否則Nissan可能會被鴻海集團收編),目的就是為了要儘快得到Nissan的純電動車技術,起碼可以減少二年的奮鬥時間,之後也不用頻頻向Tesla購買碳權。
好的,Tesla近期可能因為碳權交易獲得10億美金,大約是台幣320億,此經費足以研發1.5輛~2輛的全新純電動車,當然爽!因此許多人都在靠北這件事,純電動車生產過程碳排放量比傳統動力車款更高,歐盟為何不一併納入計算?好的,未來歐盟確實會嚴格計算工廠的碳排放量與回收利用率,為著永續經營的目標,但目前還沒有辦法做到這麼詳細的計算與稽查,只能讓碳排放制度停留在不公平的狀態,但這過渡期會有多久?十年、二十年跑不掉!或許就是這些不完美之處,所以英國乾脆脫歐比較自在,否則絕對會有一種被掐著脖子走的窒息感受。此外,近年來傳統動力因內燃機的進化與Hybrid科技應用,減碳幅度遠超過純電動車,因為電動車使用的電力僅有少量綠電而且還享有充電優惠,懂的人當然會抨擊這樣不盡合理的制度,那就是為何一味懲罰內燃機新車呢?應該要對高車重、高耗能、高排碳的車款課徵重稅更能降低總碳排,如車重與風阻偏高的SUV以及大馬力的性能跑車,廢除內燃機並非最佳策略,只會逼得車價越來越貴,搞得窮人只能買二手車。沒錯,許多爭議依然存在,但這些疑慮可能無法在2025年獲得明確答案,可能要等到2030年觀察電動車與傳統動力車款的走勢與科技,才會有更明確的方針。未來幾年依然會是個混沌狀態,但可以確定的是,5年後的電動車將會有很大的不同,但燃油動力就差不多是這樣了,再怎麼發展都是擠牙膏式的進化,很難有驚人的突破,唯二希望大概就只有氫能與酒精引擎,但確定為數和比重不可能太龐大,短時間也很難成氣候。
最新汽車新聞
-
長達9天農曆春節連假假期,各車廠全台展示中心暨服務廠營運時間總整理!
(14 小時前) -
BMW蟬聯全球豪華品牌銷售冠軍,2024年銷量創新高連續3年稱霸台灣純電豪華市場!
(14 小時前) -
品牌最暢銷中大型豪華房車Mercedes-Benz E-Class榮獲Euro NCAP全級距最安全殊榮!
(15 小時前) -
橫濱輪胎以單一系列「ADVAN Sport」盛大參與2025年TOKYO AUTO SALON!
(15 小時前) -
英業達、VicOne和Skymizer攜手日本汽車工業技術博覽會展示智慧座艙GenAI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