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開銷比宅在家還要高 中國「全職兒女」寧願啃老也不工作

[周刊王CTWANT] 近來在中國網路社群,關於「啃老」與「全職兒女」的討論再度引爆話題。許多年輕人分享親身經歷,認為外出上班不僅收入有限,反而需要面對房租、通勤與交際費用,開銷往往比薪資還高;相比之下,選擇待在家裡與父母同住,竟成為更省錢的方式。
根據《騰訊新聞》報導,一位小紅書用戶曬出帳單,稱自己上班一個月「光是吃就要花人民幣4000元」,但若在家中生活,每月支出僅需人民幣500元。簡單的對比瞬間引發超過2萬人按讚、5千多則留言,不少網友直呼「這才是現實的真相」。
不少年輕人表示,上班後為了應付壓力,總要靠咖啡、奶茶或甜點「自我安慰」,生活反而更昂貴。回到父母身邊則截然不同,只需要在餐桌上多一雙筷子,就能省下大筆開銷。有人戲稱,上班其實只是「養活便利商店與速食店」,在家裡則什麼都不用。
輿論逐漸將「全職兒女」分成兩大族群。一類是剛畢業、短暫待業的00後,他們通常把時間花在準備公職或編制考試,並分擔部分家務。202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約81%的父母對這樣的安排表示支持。
另一類則是步入中年的80後與90後,因為同時要照顧年邁父母與年幼子女,被迫降低生活成本,選擇與父母同住。對這群人而言,「全職兒女」雖能暫時減輕經濟壓力,但隨著年齡增長,焦慮與矛盾也逐步加重。
不過,並非所有家庭都能接受這樣的模式。在評論區中,有人提到自己並非獨生子女,不僅要自力更生,還得補貼家用。也有父母直言,就算要貼錢讓孩子去上班,也好過長時間賦閒在家「廢掉」。
中國財政部2023年的社保數據顯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平均每月可領到人民幣6160元養老金;而麥可思研究院在《2025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中指出,2024屆本科畢業生有57.8%的起薪在6000元以下。換言之,許多家庭真正的經濟支柱並不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是已經退休的父母。
在社群平台上,甚至出現另一種說法:真正的「啃老」並非待在家裡,而是那些努力工作卻仍需父母支付房貸、接送上下班,甚至補貼加班費的人。從這個角度看,父母為子女提供資源墊底,早已是普遍現象。
2024年的一份社會學調查提到,「全職兒女」不必然等同於逃避,有時候也被視為一種陪伴。父母在經濟上支撐,子女則以日常相處回報情感需求。
但在各種觀點交錯下,分歧依然鮮明。有人羨慕「有父母墊底」的幸運,認為這樣的生活無疑更輕鬆;也有人嚴厲批評,將其視為不負責任的逃避現實。
延伸閱讀
最新大陸新聞
-
-
15歲少女左耳一次打14個耳洞!家長氣炸投訴 業者:外表難以判斷未成年
(4 小時前) -
阿里巴巴自研AI推理晶片!助中國擺脫「輝達依賴」
(4 小時前) -
情侶車內爭執釀悲劇!男子開門跳車「傷重不治」 女子涉過失致死「花錢和解」
(5 小時前) -
瓠瓜變苦照吃!婦人急性中毒 醫示警:絲瓜、黃瓜也要小心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