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南韻味盡是詩
楊柳、梧桐、青山、綠波,從湧金公園出發,環湖而行,至「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杭州第19屆亞運會火炬傳遞的首站於9月8日上午在西子湖畔舉行。
「作為第一棒火炬手,在自己的家鄉跑過熟悉的風景,除了激動,還感到特別榮耀。」中國游泳名將羅雪娟說,期待八方來客能夠充分體驗杭州的美食美景、風土人情。
火炬傳遞之路,也是一條詩歌之路——離出發點不遠,有接天蓮葉;途經的望湖樓,登樓望湖,是碧水如天;終點的平湖秋月,「湖光渺渺水長流」。白露時節,湖山之間已有絲絲桂香,又是一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景象。
這已不是杭州城的第一次「出圈」。上千年來,杭州以「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譽四方,勾留下無數文人墨客,營造出世代名城繁華,融匯了獨特的自然與人文之美。江南詩韻散落在歷代文人墨客的字裡行間。
「西湖遍地是名人、遍地是文物、遍地是詩歌。」杭州亞運會視覺形象設計總監、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宋建明說,杭州的自然與人文之美,為廣大市民構建起了心靈棲居的精神家園。
「在杭州,半小時車程內,總能找到有山有水、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來此創業的「新杭州人」楊柳說,很多企業之所以最終選擇落戶杭州,就是因為這座城市獨特的人文氣質。
西湖同時還是大運河杭州段的重要水源。在大運河西岸,杭州市拱墅區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已經成為文創旅遊產業的集聚區,咖啡茶飲、昆曲書畫、陶藝手作、設計軟裝……曾經的危舊房經過城市更新建設,重煥生機。杭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華芳說:「在農業時代,大運河發揮了漕運和商貿的功能。到工業化時代,它同樣發揮了水運優勢,帶動了沿岸的工業。現在它的兩岸又形成了生態景觀帶、文旅資源帶,興起了文化創意、科技設計等新興產業。」
杭州的繁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運河與錢塘江的交融。而在錢塘江南岸,杭州市濱江區的白馬湖生態創意城正充分發揮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區的社會引領示範效應,借助中國動漫博物館、中國網路作家村、中國國際動漫節等國字型大小文化品牌,突出「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發展。
「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快重塑傳統文化業態。」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海峰說,杭州將深入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積極壯大數字內容、影視生產、動漫遊戲等優勢產業,用數位化手段全方位展示杭州文化的魅力。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自古以來,錢塘江就以大潮著稱於世。與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相去不遠,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華第一舟」停泊在遺址廳裡。它是一條長約5.6米、最寬處約52釐米,厚約2.5釐米的獨木舟,距今已有約8000年曆史,是先民出沒風波裡的實證。而杭州亞運會的一些核心建築所在地,都曾是錢塘江的江道和大潮上溯的必經之地,將見證亞洲運動健兒的拼搏奮進。
溯江而上,錢塘江的「前身」是富春江,也是名畫《富春山居圖》的創作地。富春江畔,一座巨大的山形建築在江中留下宛若山巒的倒影。這一名叫「富春山館」的建築群由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組成,由著名建築設計師王澍設計,已經成為杭州市富陽區的文化新地標。
「江邊最好的一塊位置用來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很多人都沒想到。」富陽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蔣建軍說,目前,全區已建成「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140個,全區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禮堂、農家書屋實現提質擴面,讓百姓擁有更多可親近、可參與、可展示的綜合文化新空間。
「城市是承載人類文明的容器,也是文化聚集、傳承和創新的平臺,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都有自身的文化內涵。」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說,杭州的城市實踐最重要的啟示是,任何一個城市的當下發展狀況都是歷史演化的產物,任何一個城市的創新發展都離不開對其歷史文化特色的傳承創新。(新華社記者馮源、馬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