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0° / 19° )
氣象
2023-09-28 | 臺灣公論報

創新驅動中國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步入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共赴大唐盛世,身臨其境感受貴州「村超」賽事的火熱氣氛,在搭載智能科技的文博場館沉浸式觀賞數字展品,邀上三五好友奔赴一場郊野露營……

在中國,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旅遊產品層出不窮,疊加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正掀起現象級的旅遊熱潮。而這背後,「創新因數」成為中國旅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

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認為,推動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旅遊業態、服務方式、消費模式、管理手段創新提升,讓科技成果在旅遊領域廣泛應用,培育旅遊消費新場景,激發旅遊消費新活力,不斷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引擎。

在中國天津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旅博會」)上,觀眾隨處可見「未來已來」的旅遊新體驗,如通過裸眼3D視頻感受天津海河交融的壯闊景觀、掃描二維碼進入「元宇宙景區」與身處不同地點的遊客一同在數字世界中即時互動等。

「科技+旅遊」營造的數位化、網路化、智能化的創意場景,逐漸走進中國各大旅遊景區、文博場館,為遊客帶來更具便捷性、趣味性、創新性的旅遊服務和體驗。同時,依託視頻AI智能分析平臺、文博資源大數據管理平臺等數位化系統,文旅場所也加速升級,讓管理更富效能、讓服務更帶「質感」。

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院長徐虹說,科技進步給文旅場景創新提供了條件,但深挖城市文化底蘊和內涵,建設以內容為主要特色的文旅綜合體,讓遊客從心靈上、思想上有所感、有所悟,更是未來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根植於地域文化元素,融入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IP、由原班美術團隊制景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沉浸式展現唐朝市井文化,讓遊客走進電視劇中構建的唐長安城,所見所聞、所玩所樂,盡是唐風唐韻。

「這一專案把歌舞表演、鼓樂演奏、街頭雜耍、情景話劇、大唐美食彙聚一堂,形成了可觀賞、可參與、可互動、可消費的唐文化沉浸式主題消費景區。」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在旅博會上介紹。

從去年4月開業運營至今年4月,該街區累計接待遊客量超過200萬人次,日均客流超8000人次,實現超過2億元的營業收入。

此外,將民族元素、傳統技藝、文化符號等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打造的時尚文化創新「潮品」,綻放出了無數奇思妙想,日益受到消費者喜愛。

在旅博會國家圖書館展區,胸針、手賬、香薰等600多種文創產品琳琅滿目,均從典藏書籍中汲取靈感設計而成。「數十款產品一開展便售罄。很多消費者很驚喜,沒想到書籍還能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北京國圖創新文化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朝說。

張立朝介紹,今年以來,國家圖書館充分挖掘館藏典籍內涵,以「禮出東方」為主題,針對成人禮、婚禮、酒禮、壽禮,以及春節、端午、中秋等時節,開發各類文創產品,讓傳統禮儀文化有「籍」可尋。

今年以來,文化和旅遊部出臺一系列提振文旅消費政策,推動旅遊市場需求集中釋放和居民出行頻次大幅增長,新業態、新空間、新場景、新產品不斷湧現,帶動相關消費提升發揮了巨大的經濟綜合效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旅遊總人次23.84億,比去年同期增長9.29億,同比增長了63.9%。國內旅遊收入2.3萬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12萬億,同比增長了95.5%。

此外,個性化、品質化、多樣化的旅遊消費需求,將旅遊供給側帶向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攜程集團高級副總裁王韋認為,在中國文旅行業,年輕人市場非常重要,基本引領著整個文旅產業的發展趨勢。

圍爐煮茶儀式遊、「進淄趕烤」美食遊、寺廟禪修療愈遊、體旅融合鄉村遊、沉浸打卡體驗遊……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對高品質、個性化的旅遊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進一步推動旅遊產品和場景的創造性提升。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中國旅遊產業要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引領需求,以有效需求牽引供給,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再通過文化創新、科學技術等方式為旅遊業注入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華社記者 宋瑞)

最新大陸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