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4° )
氣象
2024-01-03 | 臺灣公論報

甘肅:傳承長城文化 打造旅遊「熱線」

寒冬傍晚,氣溫驟降,戈壁上的風吹得人發抖。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城關鎮金川西村的農家樂門口停著不少旅遊大巴,暖暖的炭火氣和熱鬧的人聲驅散了不少寒意。



甘肅:傳承長城文化 打造旅遊「熱線」
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的烏鞘嶺長城(7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以前冬天天剛落黑,村子裏就變得靜靜的,現在前來觀賞長城的遊客一波接一波,有時甚至能忙到淩晨以後。」金川西村黨支部書記張得其說。


位於古絲綢之路的永昌縣境內漢、明長城總長約300公里,呈現出壕塹、劈山長城、壘石長城、懸臂長城等多種長城風貌。其中金川西長城段至毛蔔喇長城段是特色最為突出的一段,烽燧突起,並築有內外雙城,氣勢磅礴。


這裏長城文化資源厚重,卻一度因地處偏遠的戈壁之上而略顯蒼涼。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讓長城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永昌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陳興祥介紹,永昌縣在長城本體保護的基礎上,不僅架設了2.5公里的長城展示體驗步道,改造修建了長城文化展示中心等基礎設施,還將長城沿線的文化遺產連點成線,打造了當地特色文化精品旅遊線路,以豐富厚重的長城觀光資源吸引遊客、留住遊客。


張得其介紹,村民們還主動為文旅融合發展做起準備,有的籌辦農家樂,有的開始養殖駱駝、馬匹等計畫開展乘騎專案。


2022年9月,金昌市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永昌段)完成建設,一年來接待遊客人數超6萬人次,帶動100多戶村民增收。


永昌縣紅山窯鎮毛蔔喇村58歲的村民陳興勇現在一有空,就喜歡去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轉轉,瞭解長城文化知識。在他看來,如今長城附近儼然像一處「文化廣場」,因人氣興旺,一批熱衷民俗表演、書法繪畫的民間藝術家慢慢彙聚起來。


當前,甘肅仍在加快打造分層次多元化的長城文化展示體系,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為導覽,公眾可以以漢長城、明長城、戰國秦長城核心展示園為支點,在融合黃河絲路文化、覆蓋戈壁沙漠、雪域高原等不同地域特色點位的長城展示帶遊覽觀光;以研學旅遊為路線,青少年可以通過「兩端溯源·漢代邊牆研學遊」「史詩傳奇·明代邊垣研學遊(河西段)」等研學線路,深入學習瞭解長城的歷史文化故事。


越來越多的長城文化資源「煥新」,與公眾親近。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安遠鎮南泥灣村是翻越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的第一個村落。這裏海拔較高,山形蜿蜒起伏,長城與山勢地貌融為一體。天祝縣結合雪域高原長城的獨特風貌,以及周邊的草原、河流等自然景觀,正在打造烏鞘嶺大景區。


如今,登上海拔2000多米的棧道,遊客既可以眺望馬牙雪山的壯麗風光,又可以將並行的漢、明長城盡收眼底。今年安遠鎮旅遊人數達到歷史高潮,夏季高峰期南泥灣村的遊客人流量達到4至5萬人次。


烏鞘嶺長城是安徽騎行愛好者朱廣才到達河西走廊停駐的第一站。他說,他是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夯土長城的樣貌,一種樸素滄桑的氣質迎面撲來,讓他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今年11歲的楊雨澤利用業餘時間,已經持續為家鄉的嘉峪關長城博物館義務講解3年。長城腳下不斷變化,楊雨澤對長城的認識也在不斷刷新,「長城綿延萬裏,聽其他遊客說起他們眼裏的長城,我都想去看一看。如果可以,我想記住所有長城的名字。」(新華社記者何問)

最新大陸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