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0° )
氣象
2024-01-19 | 臺灣公論報

共用最好資源、邂逅美好生活—上海建成205處「家門口的好去處」

到今年年底,上海已建成205處「家門口的好去處」,提前實現《上海市「十四五」時期深化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建設規劃》提出的「到2025年,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達200處」的預期目標。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方世忠介紹,上海將升級一批家門口「小而美」的演藝新空間、人文新景觀、休閒好去處,建設一批藝術社區、藝術鄉村、藝術商圈,打造一批兒童友好型城市閱讀新空間,推動整座城市向心而生、與美同行。


200餘「好去處」映照美好生活


這些「家門口的好去處」包括「口袋公園」、濱水空間、商業設施、博物館、書店、黨群服務中心等。小而美、親民便民、宜樂宜遊的新型文化旅遊公共空間和已有的A級旅遊景區、歷史風貌街區、特色休閒街區、郊野公園等互為補充,讓人們在休閒中追溯傳承城市文脈,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略城市的創新、活力和溫度。


徐匯區的龍華廣場彙集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展示體驗功能。其中的「鏡面水景」呈現龍華塔倒影,再現古籍記載的「秋江塔影」景象;地下的「塔影空間」有藏書2000餘冊,吸引人們前來閱讀、休閒、觀展。


楊浦區的「長白228街坊」通過對部分舊建築的保留修繕、合併與複建,還原20世紀50年代工人新村特色;中心草坪定期開展露天市集、老電影輪播、音樂會和少兒球賽等特色活動,社區居民在此感受時尚生活。



共用最好資源、邂逅美好生活—上海建成205處「家門口的好去處」
青浦區環城水系公園水城門風景。新華社發(蔡康攝)

青浦區的環城水系公園中,各具特色的公共建築成為居民休閒新場所。橫架於漕港河和澱浦河交匯處的水城門,既是連接沿河景觀綠地的便民之橋,也因其飛簷翹角、古色古香的設計,吸引許多年輕人前來「打卡」。


普陀區的萬有引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內,24小時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籃球場、鐵塔充(換)電站等「不打烊」開放。這裏設有冰箱、微波爐、充電寶、除顫儀、應急藥箱等便民設施;還面向快遞員、外賣員等勞動者推出交通安全培訓、滬語課堂等。



共用最好資源、邂逅美好生活—上海建成205處「家門口的好去處」
兒童在長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內學做兔子燈。新華社記者 陳愛平 攝

長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內,新打造的「新頁書房·非遺主題館」吸引人們前來閱讀、體驗非遺技藝;長寧滬劇藝術館運用數字技術和多媒體手段,成為展示和傳播滬劇的新平臺。


是休閒載體,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平臺


本就是日常工作、生活的地方,為何反復「打卡」的居民越來越多?在各個小而美的空間我們找到答案。


11月一個工作日的上午,「66梧桐院·鄰里匯」裏的社區食堂排著長隊,70歲的周阿姨挑選著一家人喜歡的菜肴作為午飯。周阿姨說,「修舊如舊」的裝修風格讓人覺得很親切,定期舉辦、頗有新意的手作類、講座類、健康類、藝術鑒賞類活動,吸引「老夥伴」「小夥伴」不時前來聚聚,「老房子裏有新驚!」周阿姨笑稱。


名為「漕韻」的漕河涇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融合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學校等社區機構和婦女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愛心媽咪小屋等服務載體。讓「漕韻」時時煥發活力的也是聚集在此的居民——滬劇隊、越劇隊等文體團隊常年堅持在社區、敬老院、學校等進行公益演出;「中華盤扣」「海派絨繡」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工作室,吸引著周邊白領、社區居民前來體驗和傳承。


最新報告顯示,上海已經率先進入全域休閒化發展階段,「家門口的好去處」已成為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旅公共空間。華東師範大學旅遊與會展系教授樓嘉軍認為,每個「家門口的好去處」都是一個平臺,為周邊的居民提供一個交友、交流、豐富生活內容、提高生活品質的空間載體,人們共同創造著更美好的生活。



共用最好資源、邂逅美好生活—上海建成205處「家門口的好去處」
由上海制皂廠污水處理池改造而成的「皂夢空間」,內設咖啡廳、手工坊、文創展示等區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一處處「蝶變」的新空間仍然保留著上海歷史風貌和文脈。在楊浦濱江的「皂夢空間」,人們已很難回溯制皂廠當年的生產場景,但仍能通過空間設置的名字牌和二維碼,瞭解讓上海人引以為傲的制皂業發展歷程。


既時尚、便捷又留住情懷,這正是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魅力。


人人共用的城市,更能實現近悅遠來


「本地居民的美好生活,正是遊客眼中的美好風景。」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中外遊客也在加速進入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場景。在上海,「菜市場遊」與博物館、美術館和戲劇場同時深受遊客追捧。上海將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形成吸引中外遊客紛至遝來的良性迴圈。戴斌認為,上海等城市將成為全球旅遊要素的聚集地,在國內、國際旅遊新的發展格局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隨著「觀文博、看美展、賞好劇、聽歌會、來海考」都市旅遊品質首選,許多「家門口的好去處」串珠成線,形成不可錯過的上海城市漫步(City Walk)線路。



共用最好資源、邂逅美好生活—上海建成205處「家門口的好去處」
在武康大樓「源點廣場」,手持「口袋書」與大樓合影。新華社記者陳愛平 攝

位於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武康路—安福路街區的武康路旅遊諮詢中心市民遊客絡繹不絕,這處文旅融合公共服務「旗艦站」在工作日、雙休日日均接待遊客分別約為500人次、3000人次;離武康路旅遊諮詢中心2公里左右的徐家匯書院,則是一處文旅融合公共服務「專業站」;此外,徐匯區還有像鐘書閣(綠地繽紛城店)這樣的「快捷站」。上海市徐匯區通過旅遊休閒線路將這些文旅融合公共服務站點串聯起來,線路多在步行2公里範圍內,分別突出歷史風貌、音樂藝術等特色,滿足人們碎片化、「小而精」的休閒和文化需求。


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煒也介紹,能夠讓外國人深度領略中國文化、體驗中國百姓生活的旅遊產品,同樣吸引更多海外遊客來華旅行。


「2024上海國際旅遊形象公益推廣人」、德國-中國混血姐弟——10歲的瑪婭、9歲的安棟最喜歡的,是一家人居住了7年的位於長樂路的弄堂。他們認為,「弄堂文化」是上海最大的特色之一,也喜歡前往上海的劇院看舞臺演出。法國女孩樂蓋曦設計了許多深度探索上海的旅遊線路,「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自助遊、深度遊,以更好地感受上海都市生活。」她介紹。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在上海不斷擴容的文旅新空間裏,中外遊客一起尋找喜歡上海的理由。(新華社記者陳愛平)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大陸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