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4-04-16 | 臺灣公論報

聯結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文化之旅—記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再訪大陸

陽春四月,生機盎然。時隔一年,馬英九再次率領臺灣青年踏上大陸,在廣東、陝西、北京展開尋根、參訪、交流之旅,受到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參加軒轅黃帝公祭,走訪歷史文化古跡,感受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步,接續兩岸青年交流佳話……4月1日至11日,馬英九一行行程緊湊,深度聯結起兩岸歷史、現實與未來,臺灣青年收穫的是深刻思考、珍貴情誼和美好希冀。


感觸中華文脈,追尋民族記憶


4月4日,清明節。馬英九一行在陝西黃陵縣參加甲辰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重要標識。



聯結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文化之旅—記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再訪大陸
這是4月4日拍攝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現場。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擊鼓鳴鐘、敬獻花籃、恭讀祭文、種植橋山柏……實地祭拜黃帝,馬英九和臺灣青年十分激動。馬英九表示,大部分臺灣民眾對中華文化與民族認同有堅定的信念,臺灣青年要更加牢記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根源,以及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


公祭黃帝典禮場景讓來自臺灣海洋大學的林佩蓁十分震撼。「身為中華民族一分子,覺得非常榮幸,要飲水思源、慎終追遠。」她說。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國家版本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到八達嶺長城、故宮博物院……馬英九與臺灣青年造訪重要歷史古跡和文博機構,身處實地、親睹實物,感觸中華文化根脈,民族歸屬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參訪故宮博物院後,馬英九表示,此行感受到發自內心的震撼,唯有回歸民族情感與中華文化,兩岸才能長長久久。他鼓勵臺灣青年更深刻瞭解中華文化脈絡及歷史變遷承載的意義。「我也相信,任何『去中國化』行徑都不會成功。」


孫中山先生揮筆寫就《上李鴻章書》的孫中山故居,「以天下人為念」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愛國、革命」黃埔精神起源地黃埔軍校舊址,打響全面抗戰第一槍的盧溝橋……馬英九一行參訪承載兩岸共同記憶的革命史跡和紀念場所,追思先賢,重溫中華兒女救亡圖存的歷史。


「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馬先生多次哽咽,我也非常動容,幾乎潸然淚下。」來自臺灣成功大學的劉秉叡說,我們要記得先烈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傳承「黃花崗精神」,繼往開來。


在北京,馬英九一行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深入瞭解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抗戰歷史。盧溝橋畔,親歷七七事變的九旬老人鄭福來向大家講述悲慘往事,動情地說:「我們中國人、中華民族要自信、要自強、要復興。你們回去告訴臺灣同胞,常回家看看,到盧溝橋看看,我們歡迎!」一席肺腑之言令馬英九和臺灣青年深深動容。



聯結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文化之旅—記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再訪大陸
4月9日,在北京大學家園食堂,兩岸師生交換禮物後合影。當日,馬英九率臺灣青年一行參訪北京大學,與北大師生展開熱烈交流。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實地看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地,感慨萬千。」馬英九說,「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必須告訴子孫,紀念抗戰是要汲取教訓,自立自強,振興中華。」


跨越海峽的青春之誼,同心同行的夢想之約


4月3日,廣州,馬英九帶領臺灣學子來到中山大學。在綠草如茵、書聲琅琅的校園裏,兩岸青年朋友手拉手、肩並肩,組成兩個同心圓,洋溢的歡聲笑語流露真情實意。


「這次訪問令人印象深刻,我瞭解了臺生在大陸升學的狀況,會把來大陸求學列入自己未來的選項。」臺灣「中國醫藥大學」學生萬柄漢說。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去年,馬英九率臺灣青年首訪大陸,走進3所高校交流,之後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5所大陸高校師生回訪臺灣,成為近年來兩岸青年學子雙向奔赴的「高光時刻」。如今,兩岸青年再度重逢,接續互學互鑒、相依相伴、同心同行的青春佳話。


4月9日,馬英九一行造訪北京大學。兩岸學子親密交流,暢談彼此的校園生活、美食和文化,氣氛輕鬆,其樂融融。大家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相互激蕩關於夢想與奮鬥的共同思考,許下他日重聚的青春之約,期待有更多機會深入瞭解、增進友誼、攜手追夢。


「透過一來一往的交流,我深刻體會兩岸年輕人的互動是如此『渾然天成、欲罷不能』,自然又熱絡。推動兩岸學生交流,是我此行最重要的初衷,也是我努力的目標。」馬英九表示,兩岸青年交流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應給年輕人更多的認識機會。


北京大學博士生楊晨是去年赴臺交流大陸高校師生團的一員。「又見到老朋友,非常驚喜,此岸就是彼岸,彼岸亦是此岸。」他說,「青年心靈相通是兩岸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基礎,希望兩岸青年形成更深友誼,建立更多聯繫,共同架起兩岸新一代的『連心橋』。」


感受大陸發展脈動,期盼兩岸和平發展


從試駕最新款新能源汽車到體驗先進人工智慧技術,從見證「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到探訪智慧農業和綠色能源產業……馬英九一行行程緊湊,多維度感受大陸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瞭解真實、立體、全面的大陸。


在深圳,馬英九一行參觀了大疆、騰訊、比亞迪等全球重量級企業,近距離「觸摸」大陸高科技產業發展脈動。


逾10萬名研發人員,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4.8萬項,授權專利超3萬項……比亞迪的創新實力給馬英九一行留下深刻印象,馬英九和臺灣青年還坐上電動汽車,興奮地體驗駕駛。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非常有現代感,未來我會更加關注大陸這方面的發展。看到這麼多先進科技,我們瞭解到大陸的進步。」臺北大學學生林新越說。


在陝西楊淩智慧農業示範園,馬英九一行瞭解了大陸在智慧農業領域的前沿探索,以及兩岸農業院校交流合作成果。馬英九讚歎園區溫室全自動化作業流程,稱其「像個智慧工廠,效率和品質兼顧」。


百聞不如一見。回顧參訪行程,臺灣青年們表示,大陸發展是多方面的,回臺灣後會將見聞告訴親人朋友,向他們介紹真實的大陸。


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京會見了馬英九一行。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與會臺灣青年深受觸動、備受鼓舞。


臺灣陽明交通大學學生李亮頤說,習近平總書記講到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前輩們的努力,一路走來,取得了今天舉世矚目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兩岸青年多互助、多合作,我們要和大陸青年一同為中華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貢獻更多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淺出、語重心長的話語,讓臺灣青年對此行一路所見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學們分享心得時,習近平總書記頻頻點頭並微笑致意,我覺得格外親切,感受到溫暖。」臺灣政治大學學生蕭斯元說。


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文化和歷史,更重要的是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連日來,馬英九一行傳達出期盼兩岸同胞走近走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心聲。馬英九多次談到,兩岸要追求和平、避免戰爭,為振興中華共同奮鬥;臺灣青年也表示,兩岸新一代友好來往、親密交流,改善兩岸關係之路必然可期。這趟春天的旅程美好而溫暖,生動體現了臺灣社會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要合作不要對抗的主流民意。


「非常榮幸參團訪問大陸,體認到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偉大,感受到大陸的飛速發展。兩岸間親人朋友的情誼曆久彌深,希望我們更多更深入交流。」臺灣學生蘇偉恩已萌生未來到北京發展的願望。他說:「我相信這個時代是中國夢的時代。」(新華社記者尚昊、洪澤華、王佳琳、魏夢佳)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大陸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