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味新作,百年老字型大小的「新中式」轉身
從門前冷落到顧客盈門,這些年,不少老字型大小品牌在求新求變中優雅轉身。
在天津,一家餑餑鋪在一群年輕人的帶領下,將國潮元素注入百年老品牌,老味新作成了「新中式」烘焙界的網紅。
棗泥糕甜香四溢,核桃酥一口鹹酥,玫瑰香糕粉得嬌豔,荷花酥最是夏日味道……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天津市古文化街上的祥禾餑餑鋪門店,來往的遊客被誘人的糕點吸引,不大的門店裏總是擠滿了人。
「祥禾餑餑鋪從勉強維持到如今走紅,用了近十年的時間。」「80後」的祥禾餑餑鋪第四代傳承人楊明說。
餑餑,是明清時期中國宮廷隨膳面點的統稱。清末,餑餑從宮廷傳入民間。在京津地區,許多專門製作和銷售傳統宮廷點心的店鋪應運而生,皆叫作餑餑鋪。1912年時,便有了祥禾餑餑鋪。
楊明的父親楊鴻年是「祥禾」的第三代傳承人,從小就跟隨父輩學習宮廷糕點的配方和製作手藝。2000年,楊鴻年在天津站後廣場開了一間「祥禾糕點食品店」,成為一代津門人的味蕾記憶。
然而,隨著西式烘焙的衝擊,至2015年時,食品店已是在勉強維持,因為生意不盡如人意,店面的玻璃門壞了楊鴻年都捨不得修。得知父親萌生退意,楊明決定辭掉工作接手生意。
「時光的味道應該被留住。」楊明這樣解釋他當年的決定。
抓不到年輕消費者的購買興趣,不再符合市場需求,是祥禾餑餑鋪彼時面臨的最大難題。接手「祥禾」後,楊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審視糕點市場,瞭解消費者的所喜所好。
在楊明的帶領下,「祥禾糕點食品店」改名為「祥禾餑餑鋪」,開始進行品牌和糕點的創新改良。
「在傳統餑餑鋪裏,大多師傅都身懷絕技,手藝南北並蓄、東西交融。自古以來,餑餑就帶有創新融合的基因。在現代社會,我們更不能故步自封。」楊明說,他開始帶領團隊開發新產品,並積極借鑒西式糕點的製作技巧。在產品形態上,祥禾餑餑鋪特意把包裝做小、樣式做精,以符合當下消費習慣。
楊明還大刀闊斧地對糕點配方進行修改,通過短短半年多時間的實驗,在不犧牲糕點風味的前提下,祥禾餑餑鋪的產品減油減糖超過30%,更加符合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這一創新也得到了市場的積極反響。
老味新作,又應該守住些什麼?
楊明說,多年來,祥禾餑餑鋪在產品口味和形態上不斷推陳出新,但始終如一的是堅持以傳統古法手作技藝製作糕點,時刻以匠人的心態要求自己。
「從和麵開始,製作糕點的每一道工序都環環相扣,容不得絲毫差錯。」楊明說,「而這也讓我看到了這門技藝背後嚴謹、專注、務實的中華傳統美德。傳統糕點不僅僅是果腹的食物,更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和精神情感的象徵。」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近年來,祥禾餑餑鋪不僅在產品研發上有意融合傳統文化,推出以「五毒餅」為代表的節日應季點心,在產品包裝上也是盡顯用心:「刷手機的林黛玉」「山楂果子帳篷」「柿柿如意」……一系列「出圈」的國潮包裝讓祥禾餑餑鋪在文化傳承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從天津市河東區一間40平方米的小作坊,到如今擁有自主研發中心、現代化HACCP認證工廠、津杭兩地電商中心和40餘家直營連鎖門店的現代化品牌企業,祥禾餑餑鋪迎來了自己的轉身。
祥禾餑餑鋪的背後,是一支平均年齡不足29歲的團隊。「目前,祥禾餑餑鋪在全網擁有500多萬的粉絲群體,其中超過四分之三是18歲到35歲的年輕人。」楊明說。
如今,楊明對老字型大小發展有了更多思考。「每一個老字型大小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祥禾餑餑鋪不是從我這裏誕生,也必將走向下一個時代。」他說,老字型大小傳承人的使命是讓老品牌在創新中延續生命力。
據統計,大陸現有中華老字型大小1455家,平均年齡約140歲,涵蓋32個行業。近年來,一批老字型大小擁抱「新」潮流,從歷史走向未來,讓更多人看到老字型大小的魅力。(新華社記者白佳麗、宋瑞、隋福毅)
最新大陸新聞
-
-
人妻在自家麵館被殺害 死因竟是「疑遭丈夫灌麵湯嗆死」
(8 小時前) -
廣西嬤用殺蟲劑給孫女洗頭導致中毒! 陸網友驚「都洗過」:我們小時候挺難殺的
(8 小時前) -
薄瓜瓜台灣娶妻獲准!陸委會證實他是陸配 未來若定居台灣「依程序處理」
(10 小時前) -
長期美甲女子指甲長出「三叉戟」肉球 醫一看驚:趕快切!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