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爆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首當製片!《最後的海女》致敬世上最後一群在海洋中度過一生的傳奇女性
[周刊王CTWANT] 看過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應該都會對劇中整段關於濟州島海女生活充滿生命力、閃閃發亮的生動描繪印象深刻。而Apple TV+剛上線的紀錄片《最後的海女》由最強獨立製片公司A24製作,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第一部擔任製片的電影。
電影聚焦濟州島上這群世代相傳,與海洋共生共存的堅毅女子們,紀錄片在Apple+上線兩天之內,就已經登上台灣排行榜的第二名,僅次於巨星老帥哥布萊德·彼特與喬治·克隆尼聯手主演的超強鉅片《惡狼特工》。電影在今年多倫多影展首映,真摯的內容及動人的海女人生,也贏得了奈派克獎肯定。
「濟州島有三大名產,岩石、強風,還有女人。」一位海女在紀錄片的開頭這麼說。海女在濟州島世代相傳,已經有數百年歷史,在1960年代,濟州島全島居民20萬人中,還有高達3萬名的海女,銳減至今全島只有總共4000人,大部分都集中在60到80歲高齡。從母親及祖母輩傳承下來的海女,在濟州島的海浪中度過自己從花樣青春到老的一輩子,她們尊敬海洋,同時也保護海洋,海洋照顧了這些女子,讓她們及家人們得以溫飽,再親手將這份與海為伍的工作傳承給下一代。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濟州島海女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女有非常嚴格的傳統定義,包括只能以憋氣潛水,全程只戴著面具、潛水衣、腳蹼、鐵鉤和籃子,自由潛水到海底,徒手摘採海洋中的海草、鮑魚貝類、海膽或其他海生物,深度可以達到20公尺。單次工作的數小時之內,一個人就必須持續下潛數百次,同時抵抗強烈水壓變化和海流壓力,過於辛苦的工作方式,以及高危險的工作環境,都讓海女這個存在正在急速消失當中。
儘管得到聯合國肯定,讓海女受到的肯定及存在感大大提升,濟州島上還設立了專門學校,教導並推廣年輕一代成為海女,但大多數的海女們都抱著悲觀的態度,海水水溫上升所造成的珊瑚白化、海洋環境污染、養殖業過度捕撈、人口高齡化、後繼無人等等問題,現存的海女們被稱為「最後的海女」,這項韓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可能無法再繼續傳承下去,而《最後的海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啟動了拍攝。
這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創辦個人製作公司的創業作,她提到:「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海女故事,充滿勵志精神。她們想擁有自我的身分,同時也賦予了這個身分全新的意義。」她與韓裔美籍女製片人Sue Kim合作,Sue Kim與幾乎全女性的團隊花了三年時間紀錄,透過她的鏡頭,真實捕捉到這群被譽為「韓國美人魚」的海女們的真實人生樣貌。
在一張張護目鏡下,長年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純樸臉龐們是多麽有趣、大膽、充滿生命力、知足樂天與熱愛海洋。由於生命與海緊密相連,海女是最了解海洋的一群人,人生觀也對海洋充滿尊敬,原則是不能貪心,只在能夠憋氣的範圍內努力,取得自己需要的,把其他的留給大海。在半母系社會的濟州島上,這群女人突破傳統社會框架,供養家庭也維持自身的經濟獨立,也被譽為「濟州島的母親」。
而這群可能是「最後的海女」的女性們,在紀錄片中也表達了對環境污染的憂心,以及對福島核能廢水排放的憤怒。這群大部分人生都與海洋為伍,一天都不肯缺席的海女們第一次跟大海請假,團結起來走上街頭抗議,甚至踏出舒適圈,出發前往聯合國發表聲明,為了她們熱愛的海,濟州島的海女們儘管力量微弱,仍然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發出聲音。
《最後的海女》不只是一群微小的女性社群對生命本身展現的野性、熱情和韌性,也看到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密關係。最激勵人心的是,每個人都是整體的一份子,當身處的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我們都能是勇於挺身而出,與不公不義大聲對抗的那個人。
《最後的海女》Apple TV+播映中。
自介:
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
延伸閱讀
最新娛樂新聞
-
星談心/江宏傑鬆口《全明星5》計劃 吐心聲:就想贏錢姐!
(2 小時前) -
影爆點/越平凡的越痛,《爸爸》改編香港真實刑案,影帝劉青雲再獻封神演技
(2 小時前) -
亞洲發燒星/裴斗娜被男星喊媽超彆扭 《家族計劃》血腥場面吃不消
(2 小時前) -
阿Ken誤傷前輩 張文綺惹怒洪榮宏 潘若迪險遭鱷魚吞命
(8 小時前) -
銀背大猩猩攜手極盜 《鑽石大劫案:極盜戰》大年初一震撼登場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