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挪威的影史經典 從城市記憶到女性聲音為北歐電影寫下深刻註腳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
導演安雅.布萊恩驚艷影壇之作《妻子們》(Wives)不僅在國際影展上廣受矚目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2025第27屆台北電影節今(25)日再度釋出「焦點城市」單元片單,嚴選1950至1990年代,共十一部來自挪威的影史經典,包含挪威國寶女星麗芙・烏曼首部大銀幕之作《女孩任性時》、堪稱北歐心理寫實電影前鋒的《狩獵情謎》、引爆當年盧卡諾影展話題的《奧少年找麻煩》、象徵北歐女性主義影像先聲的《空房間裡的妻子》以及曾獲瑞典金甲蟲獎最佳女主角殊榮的《小伊達》;此外,今年北影推出第三位焦點影人,被譽為「北歐女性影像創作先驅」的安雅・布萊恩,選映其代表作《妻子們》三部曲,以及獲國際影壇肯定的一共六部鉅作。從城市記憶到女性聲音,從青春迷途到歷史創傷,陪伴影迷重溫那些曾為北歐電影寫下深刻註腳的動人時刻!
挪威國寶女星麗芙・烏曼首部大銀幕之作《女孩任性時》The Wayward Girl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由伊迪絲・卡爾瑪(Edith CARLMAR)執導的《女孩任性時》(The Wayward Girl),描繪一對年輕戀人私奔後面對現實生活的幻滅與階級衝突。該片不僅為挪威國寶女星麗芙・烏曼(Liv Johanne ULLMANN)的銀幕首作,也是其導演生涯的收官之作,自1959年上映後便廣受討論,並於2019年柏林影展重映後引起新世代觀眾關注,也重新肯定卡爾瑪作為挪威女性導演先驅的歷史地位。
風格冷峻的《狩獵情謎》The Hunt 被譽為挪威電影進入心理寫實與哲學思辨領域的先驅之一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風格冷峻的《狩獵情謎》(The Hunt)由挪威名導尤沃金・提爾祖父艾瑞克・洛肯(Erik LØCHEN)執導,聚焦於兩位男子在野外狩獵時,同時愛上同一名女子的情感角力。片中以極簡主義的手法、壓抑的節奏與凝重的氣氛,探討慾望、佔有與存在的張力,該作於1960年入選坎城影展,被譽為挪威電影進入心理寫實與哲學思辨領域的先驅之一。
《繼承者風雲》Next of Kin 遊走於寫實與黑色幽默之間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奧少年找麻煩》(Them and Us)則以挑戰傳統敘事架構的方式,描寫兩名青年在短短三日內的瘋狂旅程。導演斯文・瓦姆(Svend WAM)結合寫實與黑色幽默,用戲謔口吻切入社會議題,揭露體制邊緣的失序與孤立。1976年於盧卡諾影展首映後,便因其批判性與風格大膽而廣受矚目,成為當代挪威青年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愛與寂寞的遊戲》Games of Love and Loneliness 刻畫一段因階級與野心而錯失的戀情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挪威導演維貝克・勒克伯格(Vibeke LØKKEBERG)首部長片《空房間裡的妻子》(The Revelation)宛如靈魂自白書,講述一名中年女子在婚姻瓦解與身份危機中,重返故鄉尋求內在重生。該片透過詩意的視覺語彙,營造夢幻與現實交織的內在景觀,其鮮明美學震撼1977年盧卡諾影展,成為北歐女性主義影像的開創之作。
《奧少年找麻煩》Them and Us 結合寫實與黑色幽默,成為當代挪威青年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不同於以往戰爭電影宏觀敘事,《小伊達》(Little Ida)透過孩童視角描繪戰爭遺緒下的社會排擠與道德審判。導演萊拉・米克森(Laila MIKKELSEN)將半自傳小說轉化為極具張力的銀幕敘事,揭露戰爭遺緒對無辜者的傷害。片中演員內斂細膩的表現,使該片一舉拿下1982年瑞典金甲蟲獎最佳女主角大獎,亦為米克森贏得國際聲譽,奠定其導演地位之作。
《空房間裡的妻子》The Revelation 以鮮明美學震撼1977年盧卡諾影展,成為北歐女性主義影像的開創之作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嚴選六部安雅・布萊恩代表作 見證北歐女性電影風潮。挪威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導演安雅・布萊恩(Anja BREIEN),擁有「北歐女性影像創作先驅」之稱,擅長以冷靜鏡頭直視性別不平與制度壓迫,作品橫跨紀錄與劇情片,細膩描繪挪威女性的心理經驗與社會處境。自首部長片入選坎城導演雙週後,便憑藉獨特語彙與鮮明政治意識,在國際影壇奠定重要地位,今年北影將選映其六部代表作,實屬難得!
《妻子們3》Wives III 幽默且深刻地描繪熟年女性的生活處境與內心世界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導演安雅.布萊恩驚艷影壇之作《妻子們》(Wives),被視為對約翰・卡薩維蒂《大丈夫》的回應。描繪三位中年女性在同學會後的自我出走,尋回自我與對生活的掌控。該片以類紀錄風格捕捉生活片段與性別對話,展現女性在保守社會中追尋自由的勇氣,不僅在國際影展上廣受矚目,也成為布萊恩的《妻子們》三部曲序章。《妻子們2:十年後》(Wives, 10 Years After)則延續三位主角的深厚情誼,描繪她們邁入人生中段後面對情感波動與身體變化的歷程。導演以細膩且幽默的筆法勾勒熟齡女性在日常與荒謬間的掙扎與韌性,使該片於1986年榮獲亞曼達獎最佳影片與最佳女演員獎,廣受好評。《妻子們3》(Wives III)將三位主角的故事推進至五十歲,再度聚首的她們穿梭城市,笑談過往、深談情感,在尋常片刻中映照愛與老去的真實面貌。導演以魔幻與寫實交織的語法,幽默且深刻地描繪熟年女性的生活處境與內心世界,為三部曲劃下成熟且動人的句點。
《妻子們2:十年後》Wives, 10 Years After 於1986年榮獲亞曼達獎最佳影片與最佳女演員獎,廣受好評。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安雅・布萊恩以深刻筆觸描繪女性處境,作品跨越時代與題材,凝視自由、情感與身份的掙扎,成就歐洲影史獨具一格的女性視野。改編自瑞典小說的《愛與寂寞的遊戲》(Games of Love and Loneliness),刻畫一段因階級與野心而錯失的戀情。透過畫外音與信件敘述,訴說一段跨越俄國革命與挪威獨立時期的愛情抉擇。遊走於寫實與黑色幽默之間,刻劃出每個人守護慾望與傷痛樣貌的《繼承者風雲》(Next of Kin),描繪一場家族遺產分配的荒謬場面,細膩捕捉財物爭奪與劍拔弩張的人際關係,該片不僅入選1979年坎城影展主競賽,更被柏格曼喻為當年最該奪得金棕櫚獎之作。此外,以17世紀挪威為背景的《巫衊》(The Witch Hunt)講述一名婚變後返鄉女子,因草藥與戀情被視為女巫,遭社會排擠與指控。以冷峻長鏡頭凝視女性在父權體制下的孤立,深刻控訴歷史與權力背後的恐懼機制,使得布萊恩與香妲・艾克曼並列為歐洲影史重要女性導演,該片亦於1981年威尼斯影展獲最佳歷史重現特別提及與最佳女演員肯定,餘震至今。
《巫衊》The Witch Hunt 深刻控訴歷史與權力背後的恐懼機制,亦於1981年威尼斯影展獲最佳歷史重現特別提及與最佳女演員肯定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2025第27屆台北電影節將於6月20日至7月5日在臺北市中山堂、信義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精彩片單與活動將陸續公布,招牌雙競賽「台北電影獎」、「國際新導演競賽」入圍名單將分別於5月15日及5月中旬揭曉,詳情請密切注意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詳細資訊請見:https://www.taipeiff.taipei/tw/。
《小伊達》Little Ida 一舉拿下1982年瑞典金甲蟲獎最佳女主角大獎,亦為導演米克森贏得國際聲譽 照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1990年代挪威的影史經典 從城市記憶到女性聲音為北歐電影寫下深刻註腳
最新娛樂新聞
-
-
遭傳與秦昊婚變!伊能靜喊1女星和丈夫很配
(1 小時前) -
阿湯哥8千英尺爬飛機賣命超驚險 《不可能的任務8》前進北極零下40度低溫凍僵
(1 小時前) -
李翊君夜市擺攤受傷見血 見排隊人龍大喊:美食值得等待
(2 小時前) -
傑森史塔森和辣模未婚妻惹議! 私人直升機起降「驚動馬術學校馬匹」噪音擾民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