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3° / 19° )
氣象
2025-01-22 | 桃園電子報

副刊/那些念念不忘的過往,是否能退一步再看?——讀田威寧《寧視》與《彼岸》

副刊/那些念念不忘的過往,是否能退一步再看?——讀田威寧《寧視》與《彼岸》
《寧視》與《彼岸》書封。圖:季竺怡提供

《寧視》集結了作者25歲到35歲的作品,回望自己的成長背景,或是更精準的說——回望父親。閱讀的過程總感到不可思議,那些連夜搬家、隱姓埋名、一次次的夜半急診、老師的殘酷羞辱等,連小說都不會如此虛構的情節,確確實實凝聚在一位少女的生命中,而一切的始作俑者——父親,卻像個局外人一般,任由一對小小的姐妹去應對,自生自滅。


然而整部作品並沒有感到對父親的怨懟,儘管時常飢腸轆轆、失去水電瓦斯、寄人籬下,作者勾勒的父親依然高大帥氣、英姿煥發,屢屢被騙從未失去濟弱扶貧的心,大概就是少了現實感和責任感,體現在孩子們髒污的制服或是主臥房來來去去的女伴,但作者依舊相信,父親已經給了,他能給的。


作者擅長用生活細節牽引往事,例如一次於朋友家作客暢聊,時間已晚朋友順勢留宿,作者自然拿出包包裡的盥洗衣物、筆電、充電器、書本等物品,朋友驚呼幾乎把整個家都帶上了,童年慌忙搬遷的記憶於此重疊,隨時可遷,隨時漂泊。


文字中可見作者本業(高中國文老師)的影子,例如坐在車裡不停向前,彷彿外在一切現實與我無關,「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感覺,相信正努力啃蝕教科書的學生們亦有所感,古文可以不用硬梆梆的單純背誦,而是輕鬆散落在日常。


然而到了《彼岸》這樣的句子亦重複出現,讀來竟有疲憊之感。相較《寧視》看向父親,《彼岸》則是走向太平洋的另一端——母親定居的夏威夷,試圖填補四歲之後的母女空白。或許是因為事件發生時間太近,未能沉澱消化,此作讀來頗有絮絮叨叨令人不耐的意味,也或許就像母親的記憶與精神狀況總是反反覆覆,文章亦時有重複。單篇或有佳作,但集結成冊反而削弱了濃度。


洗鍊與重整或是散文必要的元素,如前作《寧視》追憶眷村老爺爺老奶奶們的「話當年」時,寫道:「弔詭的是,當人們太投入自己的歷史時,反而會令其他人變得淡漠了。」


作者/季竺怡

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副刊/那些念念不忘的過往,是否能退一步再看?——讀田威寧《寧視》與《彼岸》



延伸閱讀:


  • 持續凍漲!中油宣布8月桶裝瓦斯價格不調整

  • 桃消復旦分隊舉辦座談會 強化各場所防火管理

  • 桃園青年局「全國盃Maker造船大賽」8/25登場 傳達科技教育和永續價值

  • 桃衛局中秋應景食品抽檢 驗出「這一物」超標農藥殘留
  •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娛樂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