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黑洞中的靈魂對話 fuse*《靈魂》臺中國家歌劇院世界首演
【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義大利跨領域與多學科藝術工作室 fuse* 攜手比利時魯汶大學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天文物理學家,打造結合藝術與科學的全新作品《靈魂》,將於4月26、27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進行世界首演。本作為 fuse「生命三部曲」的最終章,結合黑洞視覺與充滿沉浸式的影像,透過舞蹈、投影與音樂詮釋人生無常與轉化的瞬間,由 fuse 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共同製作,初未來 Hello World 提供技術協力。

台中國家歌劇院今(24)日上午於大劇院舉行彩排記者會,藝術總監邱瑗致詞表示,《靈魂》是歌劇院首次參與國際科技藝術共製節目,更榮幸世界首演落腳台中。她幽默自喻為「小白」,願意作為觀眾傾聽藝術創作者的分享,也相信初未來創辦人蔡宏賢,在藝術對談中用淺顯的語言引導大眾認識這部作品的內涵。記者會現場也搶先展演了長達15分鐘的精彩片段,展現《靈魂》的沉浸式魅力。

蔡宏賢談及此次創作時,特別點出《靈魂》聚焦於「無常」這一東方哲學核心概念,他說:「生命、靈魂,甚至靈魂之後要前往何處,這些問題不論科學如何解釋,都是人類最深的感受經驗。而 fuse* 選擇用多層次藝術形式去回應這樣的提問,令人感佩。」
《靈魂》的創作理念,為什麼會引入『無常』這重要的概念?fuse*創辦人暨總監 Mattia 表示:「我們的三部曲由《光》象徵誕生、《黑暗》象徵人生旅程至《靈魂》象徵死亡與意識的轉化,構成一個無始無終的生命圓圈。而『無常』,正是這個圓中最常出現的生命感知。在不斷的生生不息的這個圓當中,我們其實會遇到的就是無常的狀態。」他透露,《靈魂》的構思始於2017至2018年間,歷經多年創作與個人經歷的沉澱,才得以完成此一終章。

Mattia 進一步指出,靈感來自於親人臨終陪伴的體驗,並在疫情期間與其他的臨終照護專家進行深度訪談,透過他們的故事理解「存在」本身的非必然性。它可能在這個存在消失的瞬間,也可能會產生很多情緒上面的矛盾跟衝突,所以從這個角度去切入,討論所謂的無常感概念;《靈魂》試圖捕捉瀕死一刻那既虛幻又真實、同時搖擺於過去與未來、平靜與慌亂、畏懼與希望之間的情感張力。
編舞家 Diego 補充,作品首尾段落之間形成對照與對話:開場中一位舞者閒置,另一位似乎提供支撐;而終場時角色交換,揭示陪伴者與被陪伴者角色的流動性,從而深化生命關係的雙向本質。

在影像與舞蹈結合的呈現方式上,Mattia 表示:「我們一起探討,怎麼在舞台上讓觀眾體驗到如同進入黑洞前那種瀕死經驗?這一切靠的是空間設計、聲音與畫面的全方位包覆。」
fuse*另一位創辦人暨總監 Luca 則分享,本作大量應用來自天文物理研究的精密數據,並與科學家長期合作,將其轉化為具有開放性與詩意的視覺語彙。他強調:「我們希望這些由科學轉化的美學,能透過影像傳遞而非術語解釋,讓觀眾直接感受其中的震撼。」
Luca 指出,本作延續 fuse* 一貫技術風格,以雙層投影螢幕打造立體空間,舞者身上的感測器與影像程式同步運作,讓視覺與動作高度融合。這場歷時七年的創作歷程,融合科技、舞蹈、音樂與哲學,旨在打破感官與情感的界線。

記者會上,蔡宏賢觀察舞者身上繫著繩索,在旋轉與躍動時如同進出虛空的身體,他問舞者如何在高速變化的影像中掌握動作分寸。Diego 回應:「這一切都來自長時間精準訓練,舞者必須非常熟悉自身與空間之間的互動。」
Mattia 最後補充,作品中的音樂亦扮演敘事者角色,由團隊元老級成員創作,從2012年即參與合作,掌控整體節奏與情感脈絡,是不可或缺的靈魂要素。

fuse* 成立於2007年,致力於探索新興科技的藝術表現潛能,並於2015年首次受初未來 Hello World 邀請來臺,2023年作品《Onirica()》曾於TCCF創意內容大會展出,從義大利波隆那大學「夢庫」中取材30則夢境,打造出猶如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高達式的魔幻敘事。《靈魂》作為「生命三部曲」的終章,不僅總結過往創作脈絡,也試圖開啟觀眾對於死亡、轉化與存在的新理解。
新媒體藝術家暨策展人王俊傑指出,fuse的創作特色在於精準的影像與舞者動作的同步性,這需要極高程度的程式設計與技術整合,「與傳統劇場的 cue 點不同,fuse 的現場演出更像是一場感官與邏輯同時運作的詩意實驗。」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最新娛樂新聞
-
孫綻《西米樂》廟口流氓平頭花襯衫登場 聊當兵日常不講很難受
(6 小時前) -
持修新歌MV挑戰動漫感 超乎想像驚豔連自己都認不得
(7 小時前) -
沉浸黑洞中的靈魂對話 fuse*《靈魂》臺中國家歌劇院世界首演
(7 小時前) -
《守護我們的星球》長征極地15年拍生態危機 賴清德力挺喊話「改變才能救地球」
(8 小時前) -
黃宣遊威尼斯和瘋狂老外坐「貢多拉」 小舟穿梭水鄉澤國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