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關不掉的耳朵》 聲音化為舞者 以聽覺開啟感官新境
【威傳媒陳惠玲編輯】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全新創作《關不掉的耳朵》,以「聽覺」啟動感官,邀觀眾進入由聲音主導的舞蹈世界。作品與法國作曲家艾斯特班・費南德茲、金馬獎聲音設計大師杜篤之與杜均堂共同創作,將聲音化為舞蹈的節奏與能量。演出將於11月7日至9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登場。

歌劇院指出,還記得雲門50週年以AI舞者共舞的《波》嗎?鄭宗龍這次讓「聲音」化作「看不見的舞者」,引領觀眾穿越記憶,與腦中的自我對話,開啟全新的想像。聲音不再只是陪襯,而是驅動舞蹈的主體,觀眾將被聲音包圍,從舞者的呼吸到空間節奏的變化,感受聲響化為舞動的力量。
擅長電音與實驗音樂的作曲家費南德茲,為此作品打造一段「不斷演化」的音樂,全曲沒有重複樂句,每一秒都不同,營造出「無法關掉」的流動感。他更親自扛著32公斤樂器與設備來台,即時創作與調整,並融入接近臺灣自然環境的聲音,再結合簫、尺八等木管樂器,呈現出自由而叛逆的氣質。

聲音設計杜均堂表示,作品遊走於虛與實之間,將風聲、雨聲等環境音轉化為舞蹈的一部分。這些熟悉的聲響引導觀眾進入氛圍與情境,再由舞蹈延伸出抽象的感知與想像,模糊現實與幻象的界線。
服裝設計陳劭彥以低彩度勾勒舞者身體的張力與輪廓;視覺統籌吳耿禎與燈光設計沈柏宏提出「去包裝」的概念,讓後台完全呈現在觀眾眼前,捨棄布幕遮蔽,使視線得以穿透全場。雷射光重新定義舞台空間,營造詩意而溫柔的留白。
去年以《December Nite》在歌劇院廣獲好評的媒體藝術家張方禹,這次擔任雷射設計。他以緩慢的光線運動穿梭於水與煙霧之間,營造如蒼穹、草原、冥河般的空間意象。當畫面柔和時聚焦身體,舞者張狂時則與光影拉扯,形成流動的張力。他希望透過這些連貫的舞台事件,讓觀眾留下深刻的體驗。

長期支持藝術的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秉持「生態、生活、生命」的理念,致力推廣藝術融入日常。今年再度攜手臺中國家歌劇院與雲門舞集,於11月8日打造「陸府家族專場」,邀請陸府建設住戶、企業貴賓、長期合作夥伴,以及中部地區舞蹈、音樂相關師生與弱勢團體約1,600人進入劇場。基金會期盼透過舞蹈所傳遞的美感與能量,激發觀眾的感受力與想像力,讓藝術的光芒在生命中綻放,並持續為臺灣藝文發展注入深厚的支持與關懷。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最新娛樂新聞
-
-
助偏鄉棒球發展 張泰山陳義信下場指導小將
(2 小時前) -
許瑞奇瘦12公斤挑戰女裝!風光入圍金馬影帝
(2 小時前) -
許瑞奇當變裝皇后角逐金馬影帝 6小時哭戲近乎虛脫
(3 小時前) -
李國強合作陸小芬施名帥收穫多 感謝劉冠廷鼓勵
(3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