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 | 卡優新聞
ETF規模1年暴增1兆元 金管會提5大風險警示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成為國內投資者新寵,整體規模迅速攀高。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2023)年9月底,國內市場ETF掛牌交易數達237檔,整體規模突破3.2兆元,與去(2022)年同期相比,短短1年增額就超過1.1兆元,創下最大增速。
對於民眾近期投資ETF的狂熱,金管會表示,ETF商品種類多元,屬性與風險也不同,為避免民眾對於相關投資不熟悉,提出5大示警。第1、高股息ETF多訴求以股息率作為選股指標,可能較適合須要定期取得現金流的投資人;第2、訴求高配息頻率的ETF如月配、季配等,須承擔較高的交易及配息成本。
第3、訴求ESG、成長潛力的ETF適合長期定期定額買進,也就是短期恐未見績效,單筆投入可能買在周期高點;第4、期貨信託ETF、槓桿或反向型ETF屬策略交易型產品,具槓桿操作及反向操作風險,投資盈虧深受市場波動與複利效果影響,投資人要特別注意。
第5是ETF與一般基金交易方式不同,可以直接透過證券經紀商下單,所以會有「市價」與「淨值」2個價格,買賣產生的市價,可能與淨值不同,進而產生折價或溢價,若交易價高於淨值極多,即溢價過高,最終會向淨值靠攏,投資即可能產生虧損。金管會強調,若ETF折溢價超過3%,投信業者須在官網公告提醒投資人,並向證交所說明。
金管會強調,目前規畫8項ETF精進監理方向,預計明(2024)年底前陸續研議完成,像是針對流動量提供者及折溢價提出強化管理作為;若ETF在多個交易所上市,擬祭出相關波動率控制的聯繫措施。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
最新財經新聞
-
-
談女兒吳欣盈參選 吳東進:要選幫年輕人講話的人
(7 小時前) -
國銀前10月賺4177億同期新高 超車2022全年最佳紀錄
(7 小時前) -
吳東亮籲鼓勵金融整併 金管會這麼回應
(7 小時前) -
財政外交擴及帛琉波蘭等國 財部盤點今年4成果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