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照使照開工量齊揚 買預售或成屋有眉角

今(2025)年第1季全台房市供給明顯回升,無論是建照、使用執照或開工量皆大幅成長,預售與成屋新案也大量出籠。對購屋族而言,「該買預售屋,還是轉向先建後售成屋」成了一大難題;房仲業者則強調,交屋潮帶來更多選擇的同時,消費者更須在意建商體質與後續保值性。
根據住商機構彙整內政部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全台住宅類建照量達3萬5,221宅,年增44.7%;使用執照數量為3萬1,616宅,創下自2006年統計以來新高。此外,開工量衝上3萬3,232宅,較去(2024)年同期飆升32%,呈現「爆量開工、集中交屋」的雙重供給壓力。
住商不動產指出,這波推案潮可追溯至2020年後建商大量購地與新青安政策加持,雖然央行打房與高利率環境壓抑買氣,但建商因購地貸款受限「18個月內須開工」的規定,即便市場觀望,也只能硬著頭皮開案、交屋。
大家房屋則發現,開工與建照集中於新北、桃園與台中等地,反映出區域推案熱絡;使照則代表建案即將完工,同樣以中北部為主。這波供給潮雖然意味市場上選擇更多,但也拉高預售市場的銷售壓力,部分建商為加速回款祭出低自備、零付款等條件,消費者須注意潛在風險。
相較之下,先建後售案型逐漸受到青睞。住展雜誌調查,台北市2022年推出的先建後售社區,如「閱大安」、「大橋湛」、「中山曜」等,不僅於短期內成功轉手,價差更達到270萬至582萬元。其中「閱大安」與「大橋湛」都只持有1至2年便脫手,顯示即便非預售案,亦具有增值潛力。
住展雜誌分析,先建後售案雖然付款條件不如預售彈性,單價也略高,但是具有立即入住、施工品質可見等優勢,適合自住族與審慎型投資人。若案源位於捷運站、高租金區位,且產品主打小宅與出租彈性,極有可能創造短期轉手價差。尤其部分案型附裝潢、帶租約,有利於快速脫手與資金回收。
對消費者而言,面對預售市場推案爆量與成屋轉手資訊浮現,購屋策略也該調整。住商不動產建議,若追求低總價、長期持有可選擇預售案,但須避開財務結構不穩的建商,防止遇上「爛尾樓」;若資金充足、重視立即入住與品質者,可鎖定品牌建商之先建後售案,兼顧風險控管與日後轉手彈性。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最新財經新聞
-
台股周線收紅 法人看後市留意3方向5主題
(1 小時前) -
邁入非核家園 台電鼓勵核能單位員工轉火力電廠歷練
(1 小時前) -
核三2號機17日停機 台電:燃氣新機組、綠能穩供電
(1 小時前) -
美中貿易磋商首日會議結束 川普:取得重大進展
(2 小時前) -
145%關稅撼動全球 美中2國瑞士開始談判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