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商品受關稅拖累 外幣保單占比7年新低

金融市場瞬息萬變,連帶使得外幣保單買氣降溫。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2025)年5月底,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累計達新台幣1,514.44億元,較去(2024)年同期成長26%,但僅占整體新契約保費的36.42%,續創近7年同期新低。其中,傳統型外幣保單為1,291.84億元,占比85%;投資型僅222.6億元,比重約15%,顯示資金傾向保守配置。
外幣保單近年在保險市場曾一度占據逾5成比重,但2022年後占比卻連年下滑。回顧近7年前5月同期,比重從2019年的40.77%,逐步升至2022年的高峰59.09%,近2年則快速下探至2023年的39.15%、2024年的36.42%,反映在市場環境變化下,消費者風險偏好明顯轉變。
金管會指出,雖然整體外幣保單金額仍較去年同期增加,但增幅較前4月的30%收斂,投資型與傳統型保單分別從36%、29%跌至21%、27%。以幣別來看,美元保單仍為市場主力,今年前5月新契約保費為45.82億美元,年揚26%;其中傳統型保單為39.54億美元、年彈25%,投資型則為6.28億美元、年升30%,但上揚力道已明顯趨緩。
金管會提到,美元傳統型保單回溫,主因壽險公司推出利變型與分紅產品,加上部分業者調高宣告利率,吸引資金流入。而美元投資型保單雖受惠部分保險公司與銀行合作規畫新商品,不過5月單月表現較4月疲弱,可能與美國關稅政策升溫導致市場不確定性升高,使民眾轉趨觀望。
至於非美元幣別方面,澳幣與人民幣商品出現顯著分歧。澳幣保單新契約保費為1.38億澳元,年減22%,其中投資型大幅衰退49%,傳統型則年增52%。不過相較前4月跳增1.6倍,5月買氣明顯收斂。人民幣保單則受惠於新商品上架與積極行銷,推升新契約保費達到0.72億人民幣,年飆80%,其中傳統型大增逾1.1倍,但仍不敵4月成長基期,略有回落。
在各公司表現方面,美元投資型保單以國泰、安聯與台新人壽位居前3,傳統型則為國泰、富邦與保誠人壽。澳幣投資型以新光、國泰、安聯人壽為主,傳統型則由凱基、國泰與富邦人壽領先。人民幣保單部分,投資型前3名為安聯、法國巴黎與安達人壽,傳統型則是保誠、凱基與台灣人壽。
金管會提醒,外幣保單保費、給付及相關費用均以外幣計價,民眾若於保單到期時須將外幣轉為新台幣,會有匯率波動風險,若外幣貶值,可能造成兌換損失,投保前應審慎評估自身對匯率風險的承受能力,並考慮未來是否有外幣需求。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最新財經新聞
-
-
今彩539第114187期 頭獎1注中獎
(2 小時前) -
安捷航空對特定媒體記者提告
(3 小時前) -
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開幕 展現農業新亮點
(3 小時前) -
超激戰!台中鍋烤節徵件決賽名單出爐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