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3° / 30° )
氣象
2025-09-26 | 卡優新聞

Q2國銀員工人均貢獻度 花旗兵少利多蟬聯冠軍

Q2國銀員工人均貢獻度 花旗兵少利多蟬聯冠軍

國銀員工貢獻率排行榜揭曉,花旗銀行再度登上首位。央行公布今(2025)年第2季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整體銀行業員工平均獲利貢獻度為291萬元,優於第1季與去(2024)年同期。其中,花旗銀行以高達1,822萬元的人均貢獻度蟬聯冠軍,遙遙領先同業。

花旗銀行在出售消金業務後,員工規模縮減,使得人均獲利數字格外突出,呈現「少兵多利」的效果。不過,若排除花旗銀因員工數減少而形成的特殊情況,本季僅有上海銀與滙豐銀突破600萬元,分別為609.4萬元與606.2萬元。其中,上海銀長期聚焦中小企業金融,維持穩定獲利;滙豐則依靠國際化優勢及外匯交易,展現強勁實力。

至於大型國銀中,兆豐銀行以533.7萬元的人均貢獻度搶下第4名,成為公股銀行代表。台北富邦則以496.1萬元位居第5名,展現民營金控規模與效率兼具的成果。即將與永豐銀合併的京城銀行也繳出493萬元的水準,顯示獲利基礎仍相當穩健;國泰世華則以467.6萬元名列第6。

值得注意的是,純網銀成績依舊慘澹,3家業者在今年第2季持續虧損,每位員工的貢獻度都為負數。其中,將來銀行虧損384.9萬元、樂天銀行虧395.1萬元,皆與第1季差距不大;連線銀行虧損幅度為184.8萬元,雖然相對較小,但仍未扭轉頹勢,也反映純網銀在規模擴張、客群培養與成本控制上的壓力,短期內仍難舒解。

綜觀整體市場,國銀員工貢獻度排名出現「兩極化」:一端是花旗銀的高額人均獲利,另一端則是純網銀深陷虧損。金融業者認為,雖然貢獻度是衡量銀行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但背後原因必須深入解讀,例如花旗銀行的高排名,與員工數減少有密切關聯,未必完全等同於經營效率。相對而言,像上海銀行、滙豐銀行、兆豐銀行等長年穩步經營的業者,更能代表本土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力。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