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0° / 19° )
氣象
2025-11-15 | 卡優新聞

金管會強化在地AI能力 催生金融AI大語言模型

金管會強化在地AI能力 催生金融AI大語言模型

為加速台灣金融體系邁向智慧化與包容化,金管會針對金融科技發展再推2大關鍵措施。一是啟動「金融專用大語言模型(FinLLM)」建構計畫,強化我國金融產業在地AI能力;二是公布《數位金融服務包容性指引》,要求金融機構在數位化過程更重視公平性、可及性與多元族群需求。2項政策自技術與服務兩端同步推動普惠金融。

首項政策著重在技術基礎。金管會正由產官合作打造金融專用大語言模型,預計明(2026)年底完成首階段成果。此模型以銀行知識為核心,未來逐步擴展至證券、期貨、投信與保險業,形成跨業可運行的AI生態網。透過在地語料、業者共同驗證與合規要求,可望強化風控、客服、合規判讀等金融實務應用的品質與效率。

第2項著重於服務使用端。金管會公布《數位金融服務包容性指引》,要求金融機構在設計數位介面、流程與產品時,必須更全面考量不同族群,包括熟齡者、身心障礙者及對科技較不熟悉的民眾。指引從「以人為本」、「公平可及」與「監測精進」3面向出發,目的在減少數位落差、提高使用者信賴度,並將於明年納入永續金融評鑑項目。

金管會表示,金融專用大語言模型的資料來源,包含金融研訓院教材、學術研究及銀行實務案例,並透過中國信託及9家銀行參與驗證,以確保知識內容的專業性、正確性,並且符合法規要求。透過跨業參與,模型將成為國內金融業可共同運用、共同提升的AI基礎建設。

在包容性指引部分,金管會指出,數位金融服務提供者必須從了解使用者差異出發,像是操作能力、視覺與語言需求等,再設計簡單明瞭的介面與流程。指引鼓勵業者在調整服務或下架功能前,應充分揭露資訊,並持續增強員工的應對能力。同時建議業者逐步導入無障礙網頁設計,並以取得全網站無障礙標章作為長期目標。

金管會進一步說明,數位金融應兼具公平性與可及性,服務不應造成排除、偏見或歧視。除了友善設計外,也鼓勵金融單位開發具高度便利性與合理成本的多元化服務,讓不同背景的客戶都能安全且輕易地利用數位金融工具,進而擴大普惠金融的整體覆蓋度。

為推動金融科技創新落地,金管會規畫成立金融科技創投基金,首輪募資30億元,預計於明年首季完成,將投入新創技術、人工智慧應用與金融科技服務,加速產官學研的合作與實驗場域發展,使AI模型、包容性服務與創新應用形成完整的支持鏈。

金管會強調,本次公布的2大措施將形成相輔相成的策略布局:AI模型強化專業與效率,包容性指引強調服務與信賴,加上金融科技創投基金提供資源支持,可望全面提升台灣金融產業的競爭力,使數位轉型更安全、更普及、更以人為中心。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