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限制惰性氣體出口 專家:半導體不致斷鏈
路透社報導,俄羅斯決定限制氖氣等惰性氣體出口,可能加劇全球晶片市場的供應短缺。產業研究人員表示,半導體產業應不致面臨斷鏈危機,即便氖氣等價格可能高漲,對成本影響也有限。
報導指出,氖氣是製造晶片的關鍵原料。俄國過去向日本和其他國家供應惰性氣體,但今年12月31日前,只有在取得國家特別許可的情況下才能出口。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說,氖氣在半導體方面的應用,主要是深紫外光(DUV)雷射用的氣體,與14奈米、28奈米、40奈米及65奈米等12吋成熟製程有關,與7奈米及5奈米等12吋先進製程無關。
楊瑞臨表示,俄烏戰爭開打後,已影響烏克蘭境內的兩大氖氣供應商Ingas和Cryoin暫停營運。面對氖氣的供應疑慮,國際大廠液空(Air Liquide)及林德(Linde)勢必調整全球產能配置,並增加氖氣供應。
半導體占氖氣整體使用量不到3成,且相關氖氣價格高於其他民生及商用的氖氣,楊瑞臨預期,俄國限制氖氣等惰性氣體出口,可能影響氖氣供應進一步減少,不過供應商可能優先供應半導體廠,半導體產業應不致面臨斷鏈危機,其他民生及商用市場則可能因而遭到排擠。
楊瑞臨說,雖然氖氣價格可能進一步竄高,但因氖氣並非半導體廠生產所需的大量消耗品,價格高漲對半導體廠財務表現應不會有太大影響。
若俄烏戰爭持續延燒,氖氣供應進一步減少,楊瑞臨表示,氖氣供應若降至原本供應量的3成以下,恐將影響12吋成熟製程生產。
楊瑞臨認為,台灣及韓國採購量大,具相對採購優勢,預期歐洲、美國及日本半導體廠可能受到較大影響。資料中心、手機與電腦等相關市場供應鏈應較不受影響,車用及工業用晶片短缺情況可能加劇。
最新財經新聞
-
-
IMF對阿根廷440億美元貸款完成首審 開始撥付
(1 小時前) -
中國多地對上海採差異防疫政策 造成困擾引抱怨
(3 小時前) -
日管處輔導埔里地理中心碑園區 整建啟用
(3 小時前) -
電子業第3季恐旺季不旺 車用和高效能運算逆勢揚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