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4-05-31 | 中央社

中國再取消ECFA部分關稅減讓 分析:不會全停

中國今天宣布中止對台134項產品適用ECFA關稅減讓,國台辦指根本原因是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學者張五岳認為這是「意料之中」,北京勢必會對總統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做出回應,但不會完全取消EFCA,使兩岸經貿脫鉤。

中國31日上午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公告,從6月15日起,中止134個原產於台灣進口商品的關稅減讓。

中國財政部官網公告稱,這是針對「台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然而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上午表示,「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是大陸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根本原因。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在520之後,中國大陸必然會出現對台的「文攻武嚇」、「經貿脅迫」,北京要對內部有所交代、對外有所宣示,對台灣既要威嚇也要達到區隔對待的目的。因此,這樣的做法「百分之百是在預期之內」。

他認為,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也是「必然會採取的行動」。

張五岳分析,雖然北京之前宣布針對2509項產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但實際上並不可能對全部的項目都採取措施,因此ECFA早收清單當中的539項對台灣免關稅的項目,自然成為選項。

他認為,雖然北京方面採取了部分中止的措施,然而並不會將539項全面喊停。而且,也不會完全廢除ECFA,因為經貿只是手段,並非要中斷兩岸經貿交流、令兩岸經貿脫鉤,「北京的基調仍是融合發展,這些行動是為了表達對520就職演說的不滿。」

張五岳評估,等到6月中旬海峽論壇舉行後,北京可能會繼續執行「軟硬兩手、區隔對待」的策略,提出「比較軟」的對台作為。現在北京雖然在升高壓力,但不至於對於台海和平造成結構性逆轉;在6月中旬後,兩岸的關係雖然不能說回到「緩和」,但是情勢至少會相較現在更加趨緩。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