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 中央社
企業打造淨零競爭力 專家:Bottom up是關鍵
全球淨零排放浪潮興起,企業綠色轉型迫在眉睫,但如何把減碳、淨零從口號化為實務,是企業的最大課題。專家指出,傳統Top Down(由上而下)的做法不會成功,應改為Bottom up(由下到上),請部門各自提出減量最大可行性,再來商討執行細節。
中央通訊社今天舉辦「邁向零碳永續新時代」系列論壇暨「碳交易的28堂課」新書發表會,邀請專家學者暢談如何搞懂碳交易、解除碳焦慮等議題。第2場次的焦點與談聚焦企業如何備戰淨零新時代,與會專家均認為「數據化」是重要關鍵。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指出,企業迎戰新時代有2大重點,一是數據化、二是內化,推動減碳的過程中,沒有數據化會做得非常痛苦,公司也要把減碳思維內化,視為公司每天要做、隨時要做的事情。
蔡振球表示,大企業不想讓資料被其他人看到,會走向雲端變地端;中小企業方面,要投入大筆資金比較困難,其實坊間已有相當多軟體,可以視自身需求選用。
台達電子企業永續發展部經理許惠卿分享經驗,公司以內部碳定價機制作為推動淨零策略與碳管理的重要工具,在這過程中,即時數據非常重要,每個月都會產出報表,可對應到各單位、財務,內部也有定期會議檢視執行績效。
許惠卿進一步指出,不論導入內部碳定價,還是再生電力管理,這些機制都需要數位科技系統支持,才能管理得當。
安永台灣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則說,企業要執行減碳時,可能遇到一個狀況,老闆喊出減碳50%的目標後,開始要求各部門扛一定比例,製程部門責任較重、減碳50%,行政、財務、原料扛較少壓力,「我現在告訴你別走冤枉路,這麼做不會work」。
曾于哲說,當年京都議定書就是採Top Down的模式,已經失敗了,反觀巴黎協定直接訂目標、全球就是要減這麼多量,方法由各國自己提,這是現在企業要採取的方式。
曾于哲說明,企業主應該展現態度,全公司就是要減碳50%,由各部門研究可行方案,若加總後減碳量超過50%的目標值,再與財務部門討論,在公司獲利的前提下,排序各部門減碳計畫的優先順序,CP值高的先行。
曾于哲笑說,公司減碳是否成功,取決於老闆是否中午讓永續長、財務長一起吃飯,「過去這兩單位不太相往來,這樣不行,接下來重點是整合 」。
政治大學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蘇威傑提出另個問題,台灣產業結構仍以中小企業居多,相較於大企業,中小企業不是蘋果供應鏈,他們面對碳議題不只不積極,甚至不太憂慮,因為覺得事不關己,而且當法令沒有規範、或是5年後才規範,廠商自然不著急。
蘇威傑表示,中小企業常見的3個問題是對碳議題不攸關、不急迫、沒有資源,台灣談淨零轉型時,如何告訴中小企業這個概念很重要,也是一大課題。
安侯碳資源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力家則說,邁向永續的路上,有很多需要落地的措施,包含盤查、減量,沒有人是天生願意做這件事情,一定要有好的制度、有第三方監管,讓制度一步步達成,期待此事在台灣逐步落實。
中央通訊社今天舉辦「邁向零碳永續新時代」系列論壇暨「碳交易的28堂課」新書發表會,邀請專家學者暢談如何搞懂碳交易、解除碳焦慮等議題。第2場次的焦點與談聚焦企業如何備戰淨零新時代,與會專家均認為「數據化」是重要關鍵。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指出,企業迎戰新時代有2大重點,一是數據化、二是內化,推動減碳的過程中,沒有數據化會做得非常痛苦,公司也要把減碳思維內化,視為公司每天要做、隨時要做的事情。
蔡振球表示,大企業不想讓資料被其他人看到,會走向雲端變地端;中小企業方面,要投入大筆資金比較困難,其實坊間已有相當多軟體,可以視自身需求選用。
台達電子企業永續發展部經理許惠卿分享經驗,公司以內部碳定價機制作為推動淨零策略與碳管理的重要工具,在這過程中,即時數據非常重要,每個月都會產出報表,可對應到各單位、財務,內部也有定期會議檢視執行績效。
許惠卿進一步指出,不論導入內部碳定價,還是再生電力管理,這些機制都需要數位科技系統支持,才能管理得當。
安永台灣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則說,企業要執行減碳時,可能遇到一個狀況,老闆喊出減碳50%的目標後,開始要求各部門扛一定比例,製程部門責任較重、減碳50%,行政、財務、原料扛較少壓力,「我現在告訴你別走冤枉路,這麼做不會work」。
曾于哲說,當年京都議定書就是採Top Down的模式,已經失敗了,反觀巴黎協定直接訂目標、全球就是要減這麼多量,方法由各國自己提,這是現在企業要採取的方式。
曾于哲說明,企業主應該展現態度,全公司就是要減碳50%,由各部門研究可行方案,若加總後減碳量超過50%的目標值,再與財務部門討論,在公司獲利的前提下,排序各部門減碳計畫的優先順序,CP值高的先行。
曾于哲笑說,公司減碳是否成功,取決於老闆是否中午讓永續長、財務長一起吃飯,「過去這兩單位不太相往來,這樣不行,接下來重點是整合 」。
政治大學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蘇威傑提出另個問題,台灣產業結構仍以中小企業居多,相較於大企業,中小企業不是蘋果供應鏈,他們面對碳議題不只不積極,甚至不太憂慮,因為覺得事不關己,而且當法令沒有規範、或是5年後才規範,廠商自然不著急。
蘇威傑表示,中小企業常見的3個問題是對碳議題不攸關、不急迫、沒有資源,台灣談淨零轉型時,如何告訴中小企業這個概念很重要,也是一大課題。
安侯碳資源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力家則說,邁向永續的路上,有很多需要落地的措施,包含盤查、減量,沒有人是天生願意做這件事情,一定要有好的制度、有第三方監管,讓制度一步步達成,期待此事在台灣逐步落實。
最新財經新聞
-
-
美國請領失業救濟數據低於預估 華爾街股市開高
(3 小時前) -
高盛預測美對中關稅區別對待 影響小於房地產拖累
(4 小時前) -
今彩539第113280期 頭獎槓龜
(4 小時前) -
威力彩第113094期 頭獎槓龜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