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0° )
氣象
2024-07-11 | 中央社

邁向永續標竿 台達電美洲廠辦有望2025年100%綠電

台達電美洲區27間廠辦今年將實現95%綠電供電、朝向明年100%目標前進。加州矽谷台達電美洲區總部,扮演區域總舵手的角色,城市官員形容,這棟被山丘環抱的綠建築是綠色解決方案的驗證場域、製造業永續的標竿。

2024年3月18日,加州大城聖荷西春暖花開,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名訪客湧入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GTC大會(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超過300家廠商大秀新技術,現場萬頭攢動,與偌大輝達展區相鄰的台達電子工業公司(Delta Electronics)攤位人氣火燙。

台達電台灣總部、美洲區總部人員齊聚,輪番解說產品,從支援輝達的電感器、到伺服器機櫃,團隊神情難掩驕傲;手指著櫃上零組件,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總經理陳盈源對記者說,「我們提供的是全方位電源解決方案。」

「輝達市面上主流的晶片,用的大都是我們的產品。」

台達電投入節能產品逾50載輝達GTC大會大放異彩

在這個全球最重要的AI大會,台達電是「唯一一家」受邀的「電源和散熱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領導品牌地位不言可喻。這一步,台達電走了逾50年。

3年前,台達電歡度50歲生日,當時84歲的創辦人鄭崇華感性回顧,「台達從田埂邊15個人的小工廠,一步一腳印發展到今天」,剛開始以電視零組件出發,1980年代因應台灣經濟和工業蓬勃發展下供電吃緊,投入效率更高的交換式電源。

在那個年代,鄭崇華便立下「環保、節能、愛地球」的經營使命。早在「永續發展」、「綠色能源」、「淨零碳排」等概念廣為探討前,他已超前部署。

3年前鄭崇華以一貫謙和口吻,再次呼籲社會採取行動預防氣候災難。他對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不僅落實在產品開發,也透過綠建築來實現。

20年綠建築經驗 美洲區總部每年用電自給自足

4月26日,記者來到台達電在加州佛利蒙特市(Fremont)的美洲區總部。遠遠望去,三棟相連的白綠色系建築,被舊金山東灣的綿延山丘環繞,不突兀的三層樓高度,與周圍天然景緻和諧共存,宛如綠色星球裡一座會呼吸的宮殿。

當車子緩緩駛近,映入眼簾的,除了門口兩側科技感十足的LED照明燈、以及由一片片落地窗組成的透明外牆,細細近看還有獨具野放風貌的多樣性植栽。

美洲區營運總部於2015年落成,占地1.7公頃,是台達電截至2023年在全球自建與捐建的34棟綠建築中的一棟,超過50%的面積保留為綠地。

去年,它榮登佛利蒙特市首座,同時是高科技大樓林立之矽谷中的第二座,通過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LEED「最高白金級認證」的「零能耗綠建築」。

矽谷第一座是由惠普(HP)共同創辦人派卡德(David Packard)夫婦1964年成立的大衛和露西爾派卡德基金會(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所建造。該建築位於白人居民占6成的洛薩托斯(Los Altos)。

要通過這項認證,建築發電量必須大於或等於耗電量,開源與節流缺一不可。

記者來訪這天,加州也才剛寫下「100%再生能源使用」一天達9.25小時的新紀錄。

加州淨零路上台達電矽谷綠建築扮演要角

自3月近中旬起,加州電網已連續多週,幾乎每天都有部分時間,短則15分鐘、通常有數小時,完全依靠太陽能、風力、水力等再生能源發電。

4月20日,3900萬加州人更僅靠再生電力度過「9.25小時」,刷新紀錄。

加州淨零碳排目標跑在全美之前,2018年州長布朗(Jerry Brown)簽署法案,規定全州必須在2045年達到「100%用電」都來自再生能源。

在加州迎向脫碳新里程碑的每一步,台達電產品及綠建築都扮演著關鍵一環。

走進美洲區總部一樓大廳,櫃台旁醒目的儀表板顯示這棟建築「每日」和「即時」的電力進出。白天,屋頂和停車棚太陽能板所產生的電力,扣除辦公運作所需的耗電,仍有超過一半電力可輸給加州太平洋瓦斯與電力公司(PG&E)。

主建物大廳屋頂壯觀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容量達616千瓦,雙面太陽能停車棚容量達504千瓦,在「能源轉換效率幾乎接近100%」的台達電變流器(PV inverter)輔助下,每年可產生超過140萬度再生電力,滿足建物全年的耗電需求。

依據去年所估算的數據,這棟綠建築夏季單月發電量,約可支撐6個美國一般家庭的月用電量,即便在用電量較高的加州,平均也可支撐4個家庭的月用電量。

持續汰舊換新資料中心不再是吃電怪獸

開源外,儀表板亦透露節流端倪。當天圓餅圖數字顯示,電動車充電樁是耗電之王,而被外界稱為吃電怪獸的「資料中心」,耗電量反而不到充電樁一半。

佛利蒙特市台裔市長高敘加曾說,台達電以科技實踐永續,將美洲區總部打造成「綠色解決方案的驗證場域」。記者隨台達電人員走一圈,深刻體會這句話之精髓。台達電長年累積的「十八班創新節能技術」,在這棟大樓一覽無遺。

行經一樓資料中心,台達電美洲區策略行銷部經理張惠玲告訴記者,這裡去年才導入更高效的空調系統(HVAC),成排伺服器更散熱,耗電量降低。

「綠建築不僅是蓋的當下符合規範,蓋完之後也要持續汰舊換新」,她說。

全球綠建築首例 地熱能技術讓室內冬暖夏涼

走上二樓開放式辦公空間,充沛的自然光線,舒適的LED燈光,營造出「剛剛好」的亮度。更引人注目的是,天花板上綿密的白色管線,呈現一種工業風設計感,它們其實是這棟建築「冬暖夏涼」的秘密武器:地源熱泵系統。

台達電美洲區總部創全球綠建築首例,採用此種「地熱能」來調節大樓溫度。

這棟建築沒有冷氣。「地源熱泵系統」透過管內循環不息的水流「進出地下」,加熱或冷卻,再傳送到大樓的每一區域進行熱交換,維持室內理想溫度。

它的原理是,當天冷時,地表溫度比恆溫的地下溫度(約華式70度/攝氏21度)低,系統便為大樓內部傳送來自地下的熱;當天熱時、地表溫度比地下溫度高,系統則吸收大樓的熱導入地下,再帶著地下的冷返回大樓,讓室內清涼舒適。

與傳統大樓相比,「地源熱泵系統」可節省下大約6成的空調能耗。

一路走來,台達電靠著不斷提升產品的「效率、效能、效用」、及綠建築節能減碳的貢獻,從2010至2023年,共計幫忙省下約455億度電,相當於「減少2384萬公噸的碳排放」。如此成就對製造業尤其不易,過程中曾出現內部雜音。

導入內部碳費管理機制克服企業內部雜音

2015年,台達電參加巴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時,便承諾將以科學基礎訂定減碳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s,SBT),在2017年成為台灣第一家通過SBTi審核的企業。此後更不斷設定新目標「自我鞭策」。

「別人沒提出要求,但我們給自己設了一個很高的門檻」,張惠玲回憶,當時事業單位一方面要實現節能減碳、一方面要達成績效指標,面臨雙重壓力。

台達電甚至導入內部碳費管理機制來驅動整個集團更永續,以每公噸300美元(約新台幣9690元)的價格,向各事業單位徵收費用。由於成本負荷增加,起步時頗具挑戰。

剛開始每一季,全球辦公室和工廠定期開會,相互溝通學習並聚焦下階段目標,一起往前。張惠玲笑說:「減碳淨零思維現在已變成整個集團的DNA了。」

當鄭崇華在台達電50週年聊起經營之路時,他強調企業存在價值,「雖然企業要有利潤才能成長,但更重要的是運用核心競爭力,做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事」。

製造業標竿 美洲區27間廠辦明年100%綠電發電

近年來永續發展、綠色能源、淨零碳排在各國政府正視下,被廣為探討,許多企業紛紛響應,加入再生能源倡議RE100(Renewable Energy 100),公開承諾要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再生電力之目標。

張惠玲自信表示,台達電美洲區27間廠辦,今年將實現95%、並朝向2025年100%使用再生電力的目標前進。對一般製造業來說,這個數字平均約達到30%。

採訪過程中,每當記者或台達電人員不經意喊出「環保、節能、愛地球」時,總會相視而笑,這個80年代訂下的企業經營使命,無形之中成為「全民口號」。

一如這棟綠建築、及遍布綠地上那未曾受人為影響的原生植栽,台達電深耕各地的全球8萬多名員工發揮的堅韌力量,也將穩穩靜靜地持續守護這片土地的舒適,用經驗、技術,以領跑者的角色,成就更永續的未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