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 | 中央社
規範VCM碳權衍生性商品合約 美發布首份指南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今天批準首個供美國國內從事碳權衍生性商品合約的指南,盼提振尚屬起步階段的自願性碳市場(VCM)。
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指出,這份指南適用於受他們監督的指定合約市場(DCMs),也列出在符合「商品交易法」(CEA)和相關規定下,指定合約市場在考量自願性碳市場上市碳權衍生性商品合約時,所應顧慮的核心原則。
路透社報導,碳權衍生性合約是源於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s,即俗稱的碳權)的金融工具。碳信用額代表可供抵換1噸二氧化碳或等量溫室氣體排放。
碳權衍生性合約的價值取決於碳信用額的價格波動,企業或組織透過這些合約,可在追求淨零減排之餘兼顧風險對沖,並供買賣雙方與市場預判碳權價位,類似於傳統衍生性商品合約在商品或金融市場的運作方式。
碳權市場分強制性與自願性兩種,前者為政府對受管制對象(如高碳排產業)進行碳排總量管制的碳權交易;後者則是不受管制對象透過市場機制進行碳權買賣,協助企業或組織推動淨零減排。監管部門出於對品質和碳抵換計算重複等擔憂,一直努力想提升對自願性碳市場(VCM)監督。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為此端出碳權衍生性商品交易的相關指南,盼遏止價格操縱。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貝南(Rostin Behnam)說:「致力於降低風險與碳價掌握,是本會一項獨特任務,也使得在金融市場與脫碳工作成為全球交織的當下,我們能走在最前面。」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聲明中說:「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指南,有助碳權市場健全,實現更大的流動性和價格透明。」
當前歐美等地的監管部門益發擔心藉由碳權進行「漂綠」情事;2021年歐盟一項研究指出,近5成歐洲企業在氣候承諾方面有誇大、造假嫌疑。
國際間的碳交易近年屢傳碳權真實性、根本達不到所標榜減碳效果或重複計算碳抵換等弊情,更有不少企業或組織只想花錢買碳權當「贖罪券」抵銷碳排而不願努力減碳。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今年稍早時表示,他們正在調查企業跨大環保投資等漂綠情事,作為打擊自願性碳市場裡欺詐、不當行為的一環。
美國政府今年5月間先公布管理自願性碳權使用的規範,盼強化碳市場的信心。內容包含嚴格化標準,以確保碳權相關專案能實現可量化的減排、執行監督以確保碳權專案不會損害在地社區,以及企業購買碳權前應優先思考為自身供應鏈脫碳。
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指出,這份指南適用於受他們監督的指定合約市場(DCMs),也列出在符合「商品交易法」(CEA)和相關規定下,指定合約市場在考量自願性碳市場上市碳權衍生性商品合約時,所應顧慮的核心原則。
路透社報導,碳權衍生性合約是源於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s,即俗稱的碳權)的金融工具。碳信用額代表可供抵換1噸二氧化碳或等量溫室氣體排放。
碳權衍生性合約的價值取決於碳信用額的價格波動,企業或組織透過這些合約,可在追求淨零減排之餘兼顧風險對沖,並供買賣雙方與市場預判碳權價位,類似於傳統衍生性商品合約在商品或金融市場的運作方式。
碳權市場分強制性與自願性兩種,前者為政府對受管制對象(如高碳排產業)進行碳排總量管制的碳權交易;後者則是不受管制對象透過市場機制進行碳權買賣,協助企業或組織推動淨零減排。監管部門出於對品質和碳抵換計算重複等擔憂,一直努力想提升對自願性碳市場(VCM)監督。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為此端出碳權衍生性商品交易的相關指南,盼遏止價格操縱。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貝南(Rostin Behnam)說:「致力於降低風險與碳價掌握,是本會一項獨特任務,也使得在金融市場與脫碳工作成為全球交織的當下,我們能走在最前面。」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聲明中說:「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指南,有助碳權市場健全,實現更大的流動性和價格透明。」
當前歐美等地的監管部門益發擔心藉由碳權進行「漂綠」情事;2021年歐盟一項研究指出,近5成歐洲企業在氣候承諾方面有誇大、造假嫌疑。
國際間的碳交易近年屢傳碳權真實性、根本達不到所標榜減碳效果或重複計算碳抵換等弊情,更有不少企業或組織只想花錢買碳權當「贖罪券」抵銷碳排而不願努力減碳。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今年稍早時表示,他們正在調查企業跨大環保投資等漂綠情事,作為打擊自願性碳市場裡欺詐、不當行為的一環。
美國政府今年5月間先公布管理自願性碳權使用的規範,盼強化碳市場的信心。內容包含嚴格化標準,以確保碳權相關專案能實現可量化的減排、執行監督以確保碳權專案不會損害在地社區,以及企業購買碳權前應優先思考為自身供應鏈脫碳。
最新財經新聞
-
-
台灣人壽改選董事長 許舒博出任
(48 分鐘前) -
宏達電VR新品亮相 9月營收月增66%
(49 分鐘前) -
港股再次翻紅 恆指上漲623點
(53 分鐘前) -
A股相關ETF飆漲!行情能延續?專家曝1關鍵
(5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