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5° / 15° )
氣象
2025-02-20 | 中央社

半導體用電大 智庫估夜尖峰備轉率最壞恐偶低於6%

台積電2奈米預計今年起陸續量產,國科會轄下智庫DSET今天發布報告指出,2025至2027年,在最壞的情境下,台灣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能偶爾略低於6%,顯示先進製程擴廠的用電需求成長,對台電供電能力的衝擊。

國科會轄下「科學、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今天召開記者會,發布「氣候變遷與基礎設施韌性:台灣半導體產業水資源與電力使用分析報告」。

DSET表示,隨半導體晶片處理技術提升,相同製程的每單位產量能耗率雖正在下降,但由於製程產量與品質的增加,使半導體製造的整體耗電量仍攀升;DSET引述比利時校際微電子中心(IMEC)研究指出,從28奈米進步至2奈米製程,隨製作流程愈趨繁複,電力消耗量將增加2.46倍。

談及半導體製造龍頭台積電,DSET指出,台積電雖已有投資節能與綠能,近年因產能不斷擴張,用電量約呈現每5年翻倍的趨勢。

若進一步考量台積電2奈米廠房預計分別於2025、2026年陸續量產,DSET表示,根據已通過的環評或環差報告書,結合主要科學園區的用電負載數據,考慮2奈米先進製程可能所需的新增用電量後,主要科學園區的最大用電負載將一舉攀升至7.51GW(百萬瓩),占全台於2024年最大用電負載41.19 GW的18.23%。

DSET根據台電已公開的台灣用電量成長推估資料,將台積電2奈米先進製程用電需求納入考量後,在總量意義上,台灣並無夜尖峰用電量將超越系統最大可供電能力的問題,不過,若採取最劣情況進行估算,在2025至2027年,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能偶爾出現略低於6%的情況。

DSET指出,這顯示出2奈米先進製程擴廠的用電需求成長,對台電系統供電能力的衝擊。

DSET建議,台灣應持續發展分散式電力系統、增加輸配電設施、並提高儲能設備裝置量,才能避免單一事件誘發大規模停電,並加快產業恢復用電的速度,提高用電韌性。

DSET並表示,儲能投資因缺乏市場規模而成本過高,進一步導致分散式電網建置困難,建議可將儲能投資列產業創新補助行列,整合半導體產業對於供電風險趨避的資本投入,提升儲能技術投資的經濟誘因。

同時,考量再生能源的發電間歇性與氣候災害可能造成的供電風險,DSET指出,在產業園區層次上,建議可導入混合儲能系統(HESSs),一方面讓廠商依據自身風險評估,設計相應的應急能源,另一方面引入表後儲能設備,可平衡再生能源的日夜供電不均狀況。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