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7° / 15° )
氣象
2025-02-22 | 中央社

美媒:中國醫院陷財務困境 5年逾200間破產

美媒報導,中國公私立醫院正面臨財務困難,過去5年有超過200家醫院宣布破產,面臨財務危機的醫院出現減薪、欠薪等情況,衝擊醫院工作人員。專家指出,未來情況將更加嚴重。

紐約時報中文網21日報導,中國的醫院數量在過去20年增加逾2倍,尤其是私立醫療機構,增長幅度更高達8倍。許多醫院為了擴張、服務更多患者並提供更多醫療項目而舉債,但隨著收入放緩,一些機構面臨償還債務的困難。

根據中國國家破產數據庫,過去5年有超過200家醫院宣布破產,遠高於此前5年的7家,且幾乎皆為私立醫院。儘管截至2023年底,中國有近4萬家醫院,關門的醫院只占一小部分。但中國醫療行業的獨立分析師賀濱說,「這只是開始,以後會越來越多」。

報導指出,在COVID-19流行期間,中國政府推動大規模檢測,導致醫院開支激增。患者為避免感染減少就診,醫院收入大幅下降。疫情防控結束後,房地產市場崩盤進一步拖累經濟,民眾為節省開支推遲非緊急醫療,地方政府亦無力提供足夠財政支持。

根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鑑,2011至2021年間,公立醫院債務幾乎多了4倍。醫院財務面臨困難,出現停診、減薪、欠薪數個月等情況,衝擊醫院工作人員。

廣東梅州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自去年11月開始清算資產,醫務人員已經被欠薪10個月,並被要求辭職。在浙江省一家公立醫院工作的楊娜娜(音譯)說,她工作12年來第一次遭遇減薪,連餐補跟飲用水都遭削減,「公立醫院曾被視為穩定工作,但現在情況已大不如前」。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1月在「黨建」雜誌上發表文章說,需要「穩妥化解長期債務問題」。國家衛健委在去年6月下發的一份通知中要求,所有地方政府官員「密切關注收不抵支、長期債務、拖欠薪酬等」問題。

此外,中國還面臨人口老化,導致醫療費用增加,但繳納醫保的人數已連續4年下降,加劇醫院財務問題。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劉軍強估計,醫保基金可能於未來10年耗盡。他曾在2019年建議延遲退休年齡、控制醫療成本,政府已部分採納。

據曾在四川東南部一家醫院從事財務工作的官員說,政府降低了醫院的報銷金額,這是醫院出現資金問題的原因之一。政府還設立了集中採購處方藥的系統,透過藥企的激烈競爭使成本降低,但也引發民眾對藥品品質的強烈不滿。

患者則在尋找更便宜的替代方案,例如社區診所、遠程醫療。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