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 中央社
超預期對等關稅震撼全球 電子代工大廠影響一次看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衝擊台灣供應鏈,專家與業者分析,電子代工大廠將被迫加速美國製造,以AI伺服器後段組裝廠腳步最快,iPhone和筆電因供應鏈龐雜,毛利不高,終端組裝赴美可能性低,可能要由供應鏈、品牌及消費者共同承擔關稅成本。
川普對台課徵32%台商生產重鎮越南、泰國也難倖免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將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其他國家對美國徵多少稅,美國將回敬約一半的「折扣」關稅,包括分別對中國、歐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進口商品課徵34%、20%及24%對等關稅,台灣的稅率則是32%;與台廠主要生產基地有關的越南、泰國也被分別實施46%與36%的高關稅。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邱(日正)芳對中央社表示,對等關稅的衝擊超乎市場預期,這項政策的核心目的是為了促進「美國製造」,迫使企業將產能轉回美國,更認真思考美國製造的選項。
整體而言,邱(日正)芳表示,短期內產能轉移並不容易,可能要由供應鏈、品牌商及消費者3方,一起來承擔關稅成本。
電子代工大廠加速美國製造 AI伺服器組裝腳步最快
邱(日正)芳指出,台灣電子代工大廠,包括鴻海、廣達、仁寶、緯創、和碩、英業達,勢必要針對AI伺服器組裝啟動美國製造策略,而這也是不少廠商的現在進行式;由於美系CSP大廠(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Google Cloud)需求高,AI伺服器後段組裝將最先遷往美國。
「沒在美國設廠的代工業者壓力會較大,會比較緊張」,代工廠業者私下表示,因應地緣政治,分散產能的策略已經執行至少6年,現在是全球性關稅,必須看客戶安排,搬遷到美國產業會先以伺服器後段組裝廠為主,但主板到L6這一段,是不是要遷到美國,「就要看客戶算盤怎麼撥」。
台新投顧表示,代工大廠主要在台灣、越南等地生產L6主板,出口至墨西哥組裝L10,再將伺服器整機出貨至美國,由於墨西哥出口伺服器至美國符合USMCA條件免課徵關稅,有利於伺服器供應鏈,預期ODM仍將持續在美國和墨西哥布建伺服器產能,雖然關稅將由客戶負擔,不過擴廠折舊費用將稀釋獲利表現。
手機、筆電零組件體系複雜赴美投資誘因小
以筆電產業而言,代工業者指出,目前生產重心仍在中國,毛利較低的特性使搬遷誘因不大,但美中貿易戰後,PC產業已將部分產能轉往墨西哥與越南。
HP先前表示,預計至2025年10月,北美銷售商品中,只有不到10%來自中國,而Dell組裝多集中在東南亞;廣達少部分商用Mac仍在美國組裝,部分產能已轉往越南。
邱(日正)芳表示,由於手機與筆電的零組件體系較為複雜,生產重心仍在亞洲,即便終端組裝能搬遷美國,零組件成本仍因關稅上升而受衝擊,因此赴美誘因較小,但業者還是會從成本和客戶結構觀察與評估,晶片占整機成本比例最高,暫時未在課稅範圍內。
「美國全方面課徵對等關稅,電腦相關產品製造的台商,難以避免受到傷害」,綜合投顧分析指出,PC供應鏈產能主要位於中國,板卡產能幾乎位於台灣,川普分別針對中國、台灣課徵34%、32%對等關稅,將使北美終端PC及板卡價格大幅提升,壓抑市場需求。
品牌廠而言,台新投顧分析,華碩、宏碁等台灣PC品牌業者約2成營收來自美國,宏碁已宣布自2025年3月起,輸入美國的PC售價調漲10%;業界預期,華碩將跟進調漲北美市場PC價格。
整體來說,台新投顧預測,PC售價上升將壓抑北美市場需求,全球PC出貨量預計下降至2.51億台,年減3%,北美市場則預計下調10%。
至於手機組裝的部分,邱(日正)芳指出,iPhone主要由中國與印度生產出口,美國對中國製造累計會課徵高關稅,這將促使鴻海擴大印度廠產能,從過去僅生產低價機,轉型為全系列機型製造基地,否則勢必大幅漲價,這是鴻海必須積極調整的課題;鴻海智慧手機等消費產品占營收比重約46%。
台新投顧表示,鴻海與和碩負責多數蘋果手機組裝,且因其多數產能,大約70至80%位於中國大陸,而蘋果手機出貨於美國約25%至30%的比例,會被課徵對等關稅,加上美國對中國課徵關稅,對於蘋果手機已經有一定影響,從2月底iPhone16e售價比預期增加20%即可見蘋果已提前先加入關稅影響因素。
電子代工大廠忙布局 廣達過去2年擴產都在美國
廣達早在2018年因應美中貿易戰開始分散產能,伺服器產能遍及台灣、泰國、美國與德國;美國工廠位於加州及田納西,已開始負責組裝與測試;筆電除了在中國,也陸續在泰國和越南擴產。
廣達執行副總經理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受訪時曾指出,過去2年廣達海外擴產幾乎都在美國,布局相對較早,可因應客戶需求擴產,「我想我們的壓力比較小」。
鴻海在美國德州設有據點,去年公告購買新廠房和設備,已展開布局。鴻海子公司投資3303.3萬美元(約新台幣10.7億元),取得美國德州哈立斯郡(Harris County)土地及廠房。產業人士分析,鴻海主要為擴充AI伺服器產線,服務北美客戶。
緯創去年12月20日公告多項海外投資議案,其中,為因應AI伺服器售後服務,擬於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8.17億元之內,對美國德州廠房進行建築物改良;近期緯創又宣布加碼美國擴廠投資。
英業達考慮在美國設立後段組裝產線,目前在墨西哥已有工廠生產伺服器、筆電及車用電子產品,德州是可能評估設廠地點之一,原因是距離墨西哥近,電力供應也相對充足。
仁寶先前透露,已與美國幾個州進行討論,尤其是南部地區,德州是領先的候選地點之一。和碩目前海外據點包括印尼、越南及墨西哥,墨西哥新廠預計今年4月投產,美國廠還在評估階段。
川普對台課徵32%台商生產重鎮越南、泰國也難倖免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將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其他國家對美國徵多少稅,美國將回敬約一半的「折扣」關稅,包括分別對中國、歐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進口商品課徵34%、20%及24%對等關稅,台灣的稅率則是32%;與台廠主要生產基地有關的越南、泰國也被分別實施46%與36%的高關稅。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邱(日正)芳對中央社表示,對等關稅的衝擊超乎市場預期,這項政策的核心目的是為了促進「美國製造」,迫使企業將產能轉回美國,更認真思考美國製造的選項。
整體而言,邱(日正)芳表示,短期內產能轉移並不容易,可能要由供應鏈、品牌商及消費者3方,一起來承擔關稅成本。
電子代工大廠加速美國製造 AI伺服器組裝腳步最快
邱(日正)芳指出,台灣電子代工大廠,包括鴻海、廣達、仁寶、緯創、和碩、英業達,勢必要針對AI伺服器組裝啟動美國製造策略,而這也是不少廠商的現在進行式;由於美系CSP大廠(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Google Cloud)需求高,AI伺服器後段組裝將最先遷往美國。
「沒在美國設廠的代工業者壓力會較大,會比較緊張」,代工廠業者私下表示,因應地緣政治,分散產能的策略已經執行至少6年,現在是全球性關稅,必須看客戶安排,搬遷到美國產業會先以伺服器後段組裝廠為主,但主板到L6這一段,是不是要遷到美國,「就要看客戶算盤怎麼撥」。
台新投顧表示,代工大廠主要在台灣、越南等地生產L6主板,出口至墨西哥組裝L10,再將伺服器整機出貨至美國,由於墨西哥出口伺服器至美國符合USMCA條件免課徵關稅,有利於伺服器供應鏈,預期ODM仍將持續在美國和墨西哥布建伺服器產能,雖然關稅將由客戶負擔,不過擴廠折舊費用將稀釋獲利表現。
手機、筆電零組件體系複雜赴美投資誘因小
以筆電產業而言,代工業者指出,目前生產重心仍在中國,毛利較低的特性使搬遷誘因不大,但美中貿易戰後,PC產業已將部分產能轉往墨西哥與越南。
HP先前表示,預計至2025年10月,北美銷售商品中,只有不到10%來自中國,而Dell組裝多集中在東南亞;廣達少部分商用Mac仍在美國組裝,部分產能已轉往越南。
邱(日正)芳表示,由於手機與筆電的零組件體系較為複雜,生產重心仍在亞洲,即便終端組裝能搬遷美國,零組件成本仍因關稅上升而受衝擊,因此赴美誘因較小,但業者還是會從成本和客戶結構觀察與評估,晶片占整機成本比例最高,暫時未在課稅範圍內。
「美國全方面課徵對等關稅,電腦相關產品製造的台商,難以避免受到傷害」,綜合投顧分析指出,PC供應鏈產能主要位於中國,板卡產能幾乎位於台灣,川普分別針對中國、台灣課徵34%、32%對等關稅,將使北美終端PC及板卡價格大幅提升,壓抑市場需求。
品牌廠而言,台新投顧分析,華碩、宏碁等台灣PC品牌業者約2成營收來自美國,宏碁已宣布自2025年3月起,輸入美國的PC售價調漲10%;業界預期,華碩將跟進調漲北美市場PC價格。
整體來說,台新投顧預測,PC售價上升將壓抑北美市場需求,全球PC出貨量預計下降至2.51億台,年減3%,北美市場則預計下調10%。
至於手機組裝的部分,邱(日正)芳指出,iPhone主要由中國與印度生產出口,美國對中國製造累計會課徵高關稅,這將促使鴻海擴大印度廠產能,從過去僅生產低價機,轉型為全系列機型製造基地,否則勢必大幅漲價,這是鴻海必須積極調整的課題;鴻海智慧手機等消費產品占營收比重約46%。
台新投顧表示,鴻海與和碩負責多數蘋果手機組裝,且因其多數產能,大約70至80%位於中國大陸,而蘋果手機出貨於美國約25%至30%的比例,會被課徵對等關稅,加上美國對中國課徵關稅,對於蘋果手機已經有一定影響,從2月底iPhone16e售價比預期增加20%即可見蘋果已提前先加入關稅影響因素。
電子代工大廠忙布局 廣達過去2年擴產都在美國
廣達早在2018年因應美中貿易戰開始分散產能,伺服器產能遍及台灣、泰國、美國與德國;美國工廠位於加州及田納西,已開始負責組裝與測試;筆電除了在中國,也陸續在泰國和越南擴產。
廣達執行副總經理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受訪時曾指出,過去2年廣達海外擴產幾乎都在美國,布局相對較早,可因應客戶需求擴產,「我想我們的壓力比較小」。
鴻海在美國德州設有據點,去年公告購買新廠房和設備,已展開布局。鴻海子公司投資3303.3萬美元(約新台幣10.7億元),取得美國德州哈立斯郡(Harris County)土地及廠房。產業人士分析,鴻海主要為擴充AI伺服器產線,服務北美客戶。
緯創去年12月20日公告多項海外投資議案,其中,為因應AI伺服器售後服務,擬於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8.17億元之內,對美國德州廠房進行建築物改良;近期緯創又宣布加碼美國擴廠投資。
英業達考慮在美國設立後段組裝產線,目前在墨西哥已有工廠生產伺服器、筆電及車用電子產品,德州是可能評估設廠地點之一,原因是距離墨西哥近,電力供應也相對充足。
仁寶先前透露,已與美國幾個州進行討論,尤其是南部地區,德州是領先的候選地點之一。和碩目前海外據點包括印尼、越南及墨西哥,墨西哥新廠預計今年4月投產,美國廠還在評估階段。
最新財經新聞
-
-
美國取消小額包裹關稅豁免 中國快遞協會:堅決反對
(1 小時前) -
經部核廢處置辦公室落腳板橋 選址立法拚年底送政院
(1 小時前) -
AI手機進入平價時代 今年拚3成滲透率
(2 小時前) -
IMF總裁:美國關稅對全球經濟構成重大風險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