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5 | 中央社
赴美投資避關稅恐重演空洞化危機?主計總處說分明
1990年代,台灣政府開放赴中國投資,大批台商西進淘金,締造輝煌時代。時隔30多年,川普2.0高舉關稅大刀,盼企業赴美投資,外界憂心產業空洞化惡夢再臨,主計總處則認為,本質完全不同,「技術領先,不是那麼容易被複製」。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1月20日上任,旋即簽署多道行政命令,且高舉關稅大刀,力促關鍵製造業回流美國,在這期間,川普更多次點名台灣,台灣企業如坐針氈。
而台積電作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龍頭,今年3月3日宣布在美國大舉投資設廠,引發社會譁然,並憂心台灣將重演30年前台商大舉西進後引發的投資引擎熄火、經濟低度成長的產業空洞化危機。
不過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認為,現在的半導體產業前進美國投資,與1990年代台商西進中國,不只時空環境不同,本質更是完全不同,雖然後續半導體供應鏈赴美投資,如何影響台灣經濟結構,有待拉長時間觀察,但不需要完全以負面解讀。
回顧1990年代,政府開放台商赴中國投資後,「西進」成為顯學,當時石化、紡織、食品、金屬等企業紛紛前進中國。
蔡鈺泰指出,1990年代台商西進,背景是台灣環保意識抬頭,中國市場大、需求大,不過最主要還是低成本因素,廠商為了低成本前進中國,帶過去的卻不是高技術門檻,一開始有一段好時光,但中國本意是扶植本土企業,導致台商前進中國,從原本的「互補」慢慢被「取代」。
蔡鈺泰接著表示,中國目的是進口替代,因此台商前進中國投資,面臨從互補變競爭的局面,台商西進浪潮過後,下個議題就是紅色供應鏈崛起;在此同時,台灣因為勞力密集產業赴海外投資,國內投資引擎熄火,經濟成長率從過去高於全球平均,慢慢的差距愈拉愈小,甚至落入低度成長,這樣的情況,直到美中貿易戰爆發,台商大舉回流後,才開始反轉。
「石化紡織很容易被學習,(半導體)完全不一樣情境」,蔡鈺泰指出,半導體產業布局參雜政治因素,但撇除這些,單以企業角度考量,海外投資的大前提一定是要能賺錢,再者,企業必須考慮競爭力,「你不去別人會過去」。
蔡鈺泰表示,現在大家擔心半導體赴美投資,技術會被學過去,但目前製程研發核心仍在台灣,而且高資本密集、高技術的產業,不是在美國設廠,當地技術就會快速提升。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說,除了建廠,客戶基礎、原物料等相關環節也都是重點,半導體生態系沒有15、20年沒辦法複製。
王健全認同台積電赴美投資餘波盪漾,短期一定會帶來陣痛,但台灣產業思維應該從「防守型」轉為「擴張型」,利用美國的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為台灣打開新的局面;美國那斯達克、費半、道瓊成就許多世界級企業,如果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能在美國上市,吸收美國市場能量,有機會變得更強。
蔡鈺泰補充,以台灣的地理條件而言,確實人力、資源有限,若台積電赴美投資,能夠借重美國當地的研發、專業能力及高階人才,具有正面效益。
「不一定要在台灣,才是為台灣偉大」,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則說,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超微(AMD)台裔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都來自台灣,他們帶著台灣人打天下,拚出一番事業;大家必須體認到,台灣水電等資源有限,沒辦法負荷這麼多,如果把思維轉變,以前在台灣做生意,現在全世界都是戰場,中間固然有許多問題要克服,若轉型成功,將闖出一番不一樣的格局。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1月20日上任,旋即簽署多道行政命令,且高舉關稅大刀,力促關鍵製造業回流美國,在這期間,川普更多次點名台灣,台灣企業如坐針氈。
而台積電作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龍頭,今年3月3日宣布在美國大舉投資設廠,引發社會譁然,並憂心台灣將重演30年前台商大舉西進後引發的投資引擎熄火、經濟低度成長的產業空洞化危機。
不過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認為,現在的半導體產業前進美國投資,與1990年代台商西進中國,不只時空環境不同,本質更是完全不同,雖然後續半導體供應鏈赴美投資,如何影響台灣經濟結構,有待拉長時間觀察,但不需要完全以負面解讀。
回顧1990年代,政府開放台商赴中國投資後,「西進」成為顯學,當時石化、紡織、食品、金屬等企業紛紛前進中國。
蔡鈺泰指出,1990年代台商西進,背景是台灣環保意識抬頭,中國市場大、需求大,不過最主要還是低成本因素,廠商為了低成本前進中國,帶過去的卻不是高技術門檻,一開始有一段好時光,但中國本意是扶植本土企業,導致台商前進中國,從原本的「互補」慢慢被「取代」。
蔡鈺泰接著表示,中國目的是進口替代,因此台商前進中國投資,面臨從互補變競爭的局面,台商西進浪潮過後,下個議題就是紅色供應鏈崛起;在此同時,台灣因為勞力密集產業赴海外投資,國內投資引擎熄火,經濟成長率從過去高於全球平均,慢慢的差距愈拉愈小,甚至落入低度成長,這樣的情況,直到美中貿易戰爆發,台商大舉回流後,才開始反轉。
「石化紡織很容易被學習,(半導體)完全不一樣情境」,蔡鈺泰指出,半導體產業布局參雜政治因素,但撇除這些,單以企業角度考量,海外投資的大前提一定是要能賺錢,再者,企業必須考慮競爭力,「你不去別人會過去」。
蔡鈺泰表示,現在大家擔心半導體赴美投資,技術會被學過去,但目前製程研發核心仍在台灣,而且高資本密集、高技術的產業,不是在美國設廠,當地技術就會快速提升。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說,除了建廠,客戶基礎、原物料等相關環節也都是重點,半導體生態系沒有15、20年沒辦法複製。
王健全認同台積電赴美投資餘波盪漾,短期一定會帶來陣痛,但台灣產業思維應該從「防守型」轉為「擴張型」,利用美國的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為台灣打開新的局面;美國那斯達克、費半、道瓊成就許多世界級企業,如果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能在美國上市,吸收美國市場能量,有機會變得更強。
蔡鈺泰補充,以台灣的地理條件而言,確實人力、資源有限,若台積電赴美投資,能夠借重美國當地的研發、專業能力及高階人才,具有正面效益。
「不一定要在台灣,才是為台灣偉大」,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則說,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超微(AMD)台裔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都來自台灣,他們帶著台灣人打天下,拚出一番事業;大家必須體認到,台灣水電等資源有限,沒辦法負荷這麼多,如果把思維轉變,以前在台灣做生意,現在全世界都是戰場,中間固然有許多問題要克服,若轉型成功,將闖出一番不一樣的格局。
最新財經新聞
-
-
陸報復關稅+這「隱藏原因」 金價下挫3%終止創新高
(55 分鐘前) -
因應關稅衝擊 西班牙鉅額應急併形象片振民族自信
(1 小時前) -
關稅轟炸 專家:「E、T、F」成資金避風港
(1 小時前) -
淡季不淡聚焦法說 大立光3月營收年增42%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