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 中央社
巴拿馬擬建運河無水第四航道 銜接兩大洋天然氣運輸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日前宣布,將啟動戰略性的「能源走廊」建設計畫,在巴拿馬運河沿岸,興建一條經由地面輸送的天然氣管線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兩端,以提升天然氣船跨洋轉運效率,目前已開始進行招標作業。
巴拿馬媒體「新聞報」(LA PRENSA)指出,該建設項目被稱為「無水第四航道」,主要是透過地面管線,讓天然氣船不再依賴運河船閘轉運,而是經由地面輸送裝卸。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舉例,天然氣船從美國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的港口出發,運抵巴拿馬大西洋岸的港口後儲存,再經由運河沿岸的管線,輸送至太平洋端的設施,並且再次裝載到天然氣船,出口亞洲市場,大幅降低整體物流成本。這也代表巴拿馬運河正計畫從傳統航運營收,轉型開拓能源轉運的新業務。
此舉不只節省運河通行費、領航拖船等相關成本,同時可讓航運公司更具彈性,可在兩大洋分別運營運輸船隊,簡化航線。
此外,「新聞報」指出,由於近年氣候變遷導致水源缺乏,巴拿馬運河傳統以水閘門操作的運河多次面臨調度壓力。而天然氣管線不依賴珍貴的水資源,而是藉由將液化天然氣在運河兩端的港口間轉運,既能節水又可以加快運輸效率。
「新聞報」分析,近年由於俄烏戰爭影響全球能源運輸路線,部分原本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天然氣船改道,導致通行數減少。巴拿馬希望藉由新的運輸模式,重新爭取失去的市場。此外,報導指出,中東石油出口國目前主導亞洲能源供應,但巴拿馬若成功建立「能源走廊」,將可提供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日本和南韓另一種具有競爭力的選擇。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在2023年就已經編列預算,投入總計5億5000萬美金(約新台幣182億元),取得運河周邊超過2300公頃的土地,做為未來區域開發用途。如果「無水第四航道」天然氣管線計畫順利完成,巴拿馬將成為全球少數同時具備海陸兩種能源轉運能力的國家,對國際能源市場,與地緣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
報導指出,巴拿馬運河天然氣管線,將採用BOT模式,讓能源相關的企業參與設計、建造與營運。管線建設完成後,業者可比照運河港口模式,「特許經營」一定年限,而運河管理局則保留設施所有權,並按實際輸氣量收取過境費。
巴拿馬媒體「新聞報」(LA PRENSA)指出,該建設項目被稱為「無水第四航道」,主要是透過地面管線,讓天然氣船不再依賴運河船閘轉運,而是經由地面輸送裝卸。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舉例,天然氣船從美國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的港口出發,運抵巴拿馬大西洋岸的港口後儲存,再經由運河沿岸的管線,輸送至太平洋端的設施,並且再次裝載到天然氣船,出口亞洲市場,大幅降低整體物流成本。這也代表巴拿馬運河正計畫從傳統航運營收,轉型開拓能源轉運的新業務。
此舉不只節省運河通行費、領航拖船等相關成本,同時可讓航運公司更具彈性,可在兩大洋分別運營運輸船隊,簡化航線。
此外,「新聞報」指出,由於近年氣候變遷導致水源缺乏,巴拿馬運河傳統以水閘門操作的運河多次面臨調度壓力。而天然氣管線不依賴珍貴的水資源,而是藉由將液化天然氣在運河兩端的港口間轉運,既能節水又可以加快運輸效率。
「新聞報」分析,近年由於俄烏戰爭影響全球能源運輸路線,部分原本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天然氣船改道,導致通行數減少。巴拿馬希望藉由新的運輸模式,重新爭取失去的市場。此外,報導指出,中東石油出口國目前主導亞洲能源供應,但巴拿馬若成功建立「能源走廊」,將可提供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日本和南韓另一種具有競爭力的選擇。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在2023年就已經編列預算,投入總計5億5000萬美金(約新台幣182億元),取得運河周邊超過2300公頃的土地,做為未來區域開發用途。如果「無水第四航道」天然氣管線計畫順利完成,巴拿馬將成為全球少數同時具備海陸兩種能源轉運能力的國家,對國際能源市場,與地緣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
報導指出,巴拿馬運河天然氣管線,將採用BOT模式,讓能源相關的企業參與設計、建造與營運。管線建設完成後,業者可比照運河港口模式,「特許經營」一定年限,而運河管理局則保留設施所有權,並按實際輸氣量收取過境費。
最新財經新聞
-
-
屏東縣與美國賓州德拉瓦郡締結姊妹縣 屏東子弟牽線開啟台美地方合作新篇章
(1 小時前) -
2025屏東第一鮪報到! 「茂豐祥號」返港驗明正身 11日舉辦拍賣會
(1 小時前) -
114年自由盃國小組個人桌球錦標賽 屏東盛大開賽!
(1 小時前) -
中央地方通力合作 屏東縣政府啟動耐震評估讓市民住的安心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