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2° )
氣象
2025-05-02 | 中央社

極端氣候加劇 賴建信籲回歸理性解決水旱災等挑戰

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表示,行政院去年底成立水及流域永續推動小組,將以空間圖資為基礎,並結合民間想像和政府視野,集中資源解決優先問題。他也呼籲,未來面對水旱災等挑戰,大家要放棄本位主義,回歸科學理性思考問題、攜手同行。

東海大學、清華大學、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及聯合報系等單位今天共同舉辦「河好如初─河川永續座談會」政策座談,邀集政府相關部門、民間組織與學術界代表出席,共同探討河川管理及汙水放流等議題。

隨著極端氣候加劇,賴建信表示,行政院去年底成立水及流域永續推動小組,已開過許多策略會議,將以資料為基礎、以科學為依據,整合跨部會和地方政府計畫,集中資源解決優先問題。

賴建信指出,將透過空間圖資套疊,以科學驗證釐清問題,結合民間想像和政府的視野,針對每個流域找出最重要的問題;但他也提醒,為達成目標,大家也需要放棄本位主義,回歸科學理性的思考,未來面臨水災和旱災等挑戰,需要大家攜手同行,為下一個世代創造更好的水資源環境。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研發長林惠真表示,台灣過去的水利工程要求生態檢核等規範,因此是所有工程類別中最前瞻和最進步的。她進一步提出,永續新世代的整合流域管理的思維,希望在工程之外,加入人文元素和更多參與,促成更多行動和關心,致力讓河川恢復生命力。

林惠真表示,95%大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關心超乎想像、也願意付出行動,希望結合NGO等團體力量,給予更多舞台讓學生參與。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行祕書長楊志彬倡議成立流域學校,期許把「水文化」種回地方社會,目標為結合學校、地方團體等單位推動常態性的河川教育。不過,公民參與河川治理遭遇許多困難,包含統整資訊、公私部門溝通等結構性問題,隨著極端氣候加劇,治理內水的問題成為最大挑戰,希望未來企業界願意出資鼓勵年輕人投入河川治理。

考試委員邱文彥建議,修正環境基本法、建立生態技師和景觀技師等合作機制,最重要的是「尊重存在的價值」,也就是說,遵法自然並持續推動相關研究,強化跨域合作,致力人與自然共生,人類應謙卑面對大自然。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