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 中央社
工研院開發小型電動曳引機 助力農業減碳
工研院今天表示,與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合作開發出小型電動曳引機,展現從無到有的創新技術,近日技轉農機具廠谷林科技,助力關鍵電動農業機械自主生產,以及農業邁向淨零減碳。
工研院今天發布新聞稿,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暨台灣農機電動化產業策略聯盟理事長的李士畦說,電動曳引機不是把傳統引擎換成電動馬達,或是將柴油換電池的簡單思維,是一個從底盤、動力、配重、控制與安全等思維都要重整的大工程。
李士畦表示,以電能作為動力源,協作過程將可大幅降低碳排放,並可為工作者省下近35%操作費用。此外,電動曳引機還具備低噪音、高機動性優點。
李士畦說,農業長期面臨高齡化、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加上淨零碳排趨勢,電動化與無人化的發展將勢在必行。農機產業電動化所需三電系統零組件供應鏈與製造,正好是台灣的強項,在同時掌握關鍵底盤、核心控制晶片、通訊與周邊零組件供應鏈整合,就有辦法與國際市場連結與競爭。
工研院指出,電動曳引機自概念設計、實機製造、性能測試到實場驗證歷時3年,近期已完成整機技術移轉,展現台灣在農業機械領域的創新量能,未來將提供農事作業者更高效率及環保的電動農機選擇。
工研院今天發布新聞稿,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暨台灣農機電動化產業策略聯盟理事長的李士畦說,電動曳引機不是把傳統引擎換成電動馬達,或是將柴油換電池的簡單思維,是一個從底盤、動力、配重、控制與安全等思維都要重整的大工程。
李士畦表示,以電能作為動力源,協作過程將可大幅降低碳排放,並可為工作者省下近35%操作費用。此外,電動曳引機還具備低噪音、高機動性優點。
李士畦說,農業長期面臨高齡化、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加上淨零碳排趨勢,電動化與無人化的發展將勢在必行。農機產業電動化所需三電系統零組件供應鏈與製造,正好是台灣的強項,在同時掌握關鍵底盤、核心控制晶片、通訊與周邊零組件供應鏈整合,就有辦法與國際市場連結與競爭。
工研院指出,電動曳引機自概念設計、實機製造、性能測試到實場驗證歷時3年,近期已完成整機技術移轉,展現台灣在農業機械領域的創新量能,未來將提供農事作業者更高效率及環保的電動農機選擇。
最新財經新聞
-
-
長榮航每股賺1.1元寫最旺首季 貨運勁揚客運持穩
(33 分鐘前) -
數發部:AI基本法草案將訂定風險分類框架
(35 分鐘前) -
億豐首季每股賺6.07元 上調客製窗簾價格應對關稅戰
(44 分鐘前) -
和泰車首季每股賺7.73元 轉投資事業獲利下滑
(4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