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 中央社
AI助攻社區改造 企業攜手在地共創安全解方
當你聽到「人工智慧(AI)」,你會想到什麼?聊天機器人、自動駕駛、智慧製造?但在花蓮大陳新村,一套由台灣設計研究院開發的AI工具,正悄悄改變一場社區共創的公益行動。
逾400戶的花蓮大陳新村為1950年代自浙江大陳島撤台軍民所建,擁有獨特的歷史背景與聚落文化,當地的阮弼真君廟不僅是居民信仰中心,以往更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參拜。然而多年來人口高齡化、基礎設施老舊,再加上風災、地震等天然災害接連重創,讓地方重建與觀光振興面臨困境。
社會企業「iGoods愛物資」(艾谷思享創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其中一項業務是為企業量身設計公益專案,2021年開始與晶睿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安全地圖」企業永續活動,藉由晶睿通訊的安防專業針對在地需求提出解決方案。2024年他們選定大陳新村為實施場域,嘗試從跨界協作中尋求系統性的解方。
這屆「安全地圖」行動不僅延續對基礎安全的關注,更導入經濟部所屬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的「AI創新情境生成工具(Vision Design Generator)」,透過結構化的情境設計框架,有效引導企業與居民共同思考社區空間改造的可能性,讓討論更具方向,協助居民具象化他們對生活空間的想像,使科技成為企業與社區對話的新橋梁。
晶睿安防小隊走入社區設研院引導師協助共創
這套「AI創新情境生成工具」是將所要生成的情境畫面,區分出5大要素,分別是人物、物件、環境、價值、服務,提供團隊一組框架,依序設定各要素的條件。使用者先設定情境中的主要人物或族群,並以該人物為中心,逐步延伸思考推演場域如何支持人物的活動,以及特定環境或地點對人物所具備的功能與意義。
活動當天,晶睿通訊先動員超過30位員工組成「安防小隊」,在地方創生團體小羊社會創新工作室協助下實地踏查社區廟宇、公園、巷弄等公共空間,針對街道照明、建物動線、公共空間使用等,記錄風險與需求。
下午展開創意工作坊,設研院派出6位同仁擔任「引導師」,協助安防小隊與當地居民運用「AI創新情境生成工具」討論改善方案。參與討論的居民提出對廟宇財產保護、無障礙設施、巷弄夜間安全、長者活動中心活化的具體建議,晶睿通訊指出,「該工具也可將解決方案的構想迅速視覺化,方便居民按圖索驥」,讓居民在安全議題上更有參與感與主導權。
在團隊進行提案與討論過程中,AI工具所提供的結構化情境探索方法發揮關鍵作用。從描繪人物、釐清問題、發想情境到生成情境畫面,每一步都讓構想更貼近真實需求,讓企業與居民能站在同一個視覺基礎上,討論未來的可能樣貌。
「之前要去網路上找類似的照片,或是用其他圖像去替代,沒辦法讓居民想像現實的樣子」,iGoods執行長陳家銓表示,「有了AI工具,可以把未來想要改造的樣貌輸入進去,系統就能將情境展現出來,對於我們的合作單位,真的幫助很大。」
將想像變可見 AI開啟溝通新方式
設研院設計研發組副組長林雁淳也說,此次導入AI情境生成工具,是設研院執行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法人科技專案計畫成果,這次應用於「安全地圖」行動,不只是技術層面的輔助,更提供了新的企業參與社區創生的方式。情境畫面由團隊與居民共同討論產出,使這場行動不再只是企業單向的技術指導,而是結合專業知識與在地經驗的集體共創,真正實踐這套工具「以人為本」的設計初衷。
實際成果也反映這一轉變。從廟宇設置無障礙坡道、提升夜間燈光照明,到導入AI辨識技術的攝影設備與促進三代共融的活動空間,這些原本抽象的安防概念,得以透過AI生成具體的視覺畫面,讓居民清楚看見社區改造後的可能樣貌。
她說,這樣的模式具備可擴散性。無論是災後重建、長照設施規劃或學校安全改善,只要有結構化的協作工具與有效的引導流程,AI便能成為地方參與和社會設計的重要輔助。
花蓮大陳新村的「安全地圖」行動,提供了一種企業與地方居民溝通公共事務的新方式。小羊社會創新工作室創辦人趙孝嚴表示,「設研院提供的情境生成技術,讓長輩也能參與討論專業的安防議題。」在現今ESG被高度關注的時代,這場由iGoods、晶睿通訊與設研院攜手展開的行動,透過科技與社區建立連結,在地方的日常之中實現真正的「共創」。
逾400戶的花蓮大陳新村為1950年代自浙江大陳島撤台軍民所建,擁有獨特的歷史背景與聚落文化,當地的阮弼真君廟不僅是居民信仰中心,以往更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參拜。然而多年來人口高齡化、基礎設施老舊,再加上風災、地震等天然災害接連重創,讓地方重建與觀光振興面臨困境。
社會企業「iGoods愛物資」(艾谷思享創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其中一項業務是為企業量身設計公益專案,2021年開始與晶睿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安全地圖」企業永續活動,藉由晶睿通訊的安防專業針對在地需求提出解決方案。2024年他們選定大陳新村為實施場域,嘗試從跨界協作中尋求系統性的解方。
這屆「安全地圖」行動不僅延續對基礎安全的關注,更導入經濟部所屬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的「AI創新情境生成工具(Vision Design Generator)」,透過結構化的情境設計框架,有效引導企業與居民共同思考社區空間改造的可能性,讓討論更具方向,協助居民具象化他們對生活空間的想像,使科技成為企業與社區對話的新橋梁。
晶睿安防小隊走入社區設研院引導師協助共創
這套「AI創新情境生成工具」是將所要生成的情境畫面,區分出5大要素,分別是人物、物件、環境、價值、服務,提供團隊一組框架,依序設定各要素的條件。使用者先設定情境中的主要人物或族群,並以該人物為中心,逐步延伸思考推演場域如何支持人物的活動,以及特定環境或地點對人物所具備的功能與意義。
活動當天,晶睿通訊先動員超過30位員工組成「安防小隊」,在地方創生團體小羊社會創新工作室協助下實地踏查社區廟宇、公園、巷弄等公共空間,針對街道照明、建物動線、公共空間使用等,記錄風險與需求。
下午展開創意工作坊,設研院派出6位同仁擔任「引導師」,協助安防小隊與當地居民運用「AI創新情境生成工具」討論改善方案。參與討論的居民提出對廟宇財產保護、無障礙設施、巷弄夜間安全、長者活動中心活化的具體建議,晶睿通訊指出,「該工具也可將解決方案的構想迅速視覺化,方便居民按圖索驥」,讓居民在安全議題上更有參與感與主導權。
在團隊進行提案與討論過程中,AI工具所提供的結構化情境探索方法發揮關鍵作用。從描繪人物、釐清問題、發想情境到生成情境畫面,每一步都讓構想更貼近真實需求,讓企業與居民能站在同一個視覺基礎上,討論未來的可能樣貌。
「之前要去網路上找類似的照片,或是用其他圖像去替代,沒辦法讓居民想像現實的樣子」,iGoods執行長陳家銓表示,「有了AI工具,可以把未來想要改造的樣貌輸入進去,系統就能將情境展現出來,對於我們的合作單位,真的幫助很大。」
將想像變可見 AI開啟溝通新方式
設研院設計研發組副組長林雁淳也說,此次導入AI情境生成工具,是設研院執行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法人科技專案計畫成果,這次應用於「安全地圖」行動,不只是技術層面的輔助,更提供了新的企業參與社區創生的方式。情境畫面由團隊與居民共同討論產出,使這場行動不再只是企業單向的技術指導,而是結合專業知識與在地經驗的集體共創,真正實踐這套工具「以人為本」的設計初衷。
實際成果也反映這一轉變。從廟宇設置無障礙坡道、提升夜間燈光照明,到導入AI辨識技術的攝影設備與促進三代共融的活動空間,這些原本抽象的安防概念,得以透過AI生成具體的視覺畫面,讓居民清楚看見社區改造後的可能樣貌。
她說,這樣的模式具備可擴散性。無論是災後重建、長照設施規劃或學校安全改善,只要有結構化的協作工具與有效的引導流程,AI便能成為地方參與和社會設計的重要輔助。
花蓮大陳新村的「安全地圖」行動,提供了一種企業與地方居民溝通公共事務的新方式。小羊社會創新工作室創辦人趙孝嚴表示,「設研院提供的情境生成技術,讓長輩也能參與討論專業的安防議題。」在現今ESG被高度關注的時代,這場由iGoods、晶睿通訊與設研院攜手展開的行動,透過科技與社區建立連結,在地方的日常之中實現真正的「共創」。
最新財經新聞
-
Gogolook於16日改列上市 期許邁入穩定獲利階段
(24 分鐘前) -
證交所:上市公司第1季財報申報 僅福懋油未完成
(26 分鐘前) -
年輕人衝動投資?官方數據撕標籤 專家揭逾3成「有這好習慣」
(40 分鐘前) -
金管會:紅單房屋擬納地震險臨時住宿費理賠 7/1上路
(44 分鐘前) -
離岸風電大案挹注 前4月僑外來台投資額年增逾6成
(4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