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6° )
氣象
2025-05-22 | 中央社

台積電生態共融計畫週年 成功復育瀕危動物巴氏銀鮈

台積電今天宣布,啟動「Eco Plus!生態共融計畫」滿1週年,成功將瀕危物種巴氏銀鮈移置中科廠區生態池,成就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里程碑。

台積電發布新聞稿,擔任「Eco Plus!生態共融計畫」指導主管的財務長黃仁昭表示,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也是台積電生態共融計畫啟動滿一年的日子,更是巴氏銀鮈入住台積電的大日子。

黃仁昭說,台積電成功於中科廠區內復育瀕危物種,未來會持續與林保署、水利署與農業局,透過台中區域綠網保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合作,相信除了巴氏銀鮈之外,還有更多瀕危物種,包含環頸雉、石虎、草鴞等,能夠得到更妥善的保護。

他表示,台積電在生態維護方面一向不遺餘力。中科廠區不僅成功打造近自然林與生態池,還能看到螢火蟲、蜜蜂與紫斑蝶的蹤跡。在這樣的基礎下,台積電去年啟動「Eco Plus!生態共融計畫」,與觀察家及山河海公司共同推動棲地營造與優化,並進一步與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合作投入瀕危物種保育。

台積電同時攜手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灣植物分類學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推動公民科學與獎學金。黃仁昭指出,台積電生物多樣性獎學金暨提案獎勵,主要希望能激發更多具潛力的生物多樣性人才,支持生態保育永續成長。

黃仁昭說,生態保育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承諾,很多的努力與累積往往無法立即看到成果,但生態保護刻不容緩,需要產官學民一步一腳印共同推進,台積電成為生態復育團隊的一份子,期待未來可以跟各界更緊密合作。

台積電表示,巴氏銀鮈為台灣特有原生小型淡水魚,2009年由「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列為瀕臨絕種野生物種。

相較於台灣其他淡水魚類,巴氏銀鮈分布範圍十分侷限,分布在單一水系—烏溪流域一帶,但棲地近年受到河川汙染、外來種入侵及人為過度開發利用等干擾,加上極端氣候造成河川枯水期漸長、斷流頻繁等因素,棲地持續劣化與消失,族群生存瀕臨險境。

台積電指出,公司支持巴氏銀鮈復育與野外營救計畫,透過攜手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及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等專家進行棲地生態可行性評估,確認中科廠區生態池具備水質乾淨、流速緩慢、水深足夠、循環系統獨立、池中有機物豐富,且無其他競爭魚種等環境條件。

2024年起,台積電展開巴氏銀鮈移地復育行動。2025年4月,台積電完成巴氏銀鮈域外庇護備援庇護池設置與準備工作,成功將巴氏銀鮈移置中科廠區生態池,並由台積電專業人員負責棲地監控與維護,提供適切照護。

台積電表示,至今年5月,透過每日的觀察及環境維護,巴氏銀鮈已適應廠區庇護池在地環境,定期皆可穩定觀察到巴氏銀鮈活動狀況。

台積電指出,「Eco Plus!生態共融計畫」是在2024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正式啟動,以棲地、物種、知識培力3大面向為主軸推動生態保護行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