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29° / 28° )
氣象
2025-07-18 | 中央社

無人機與AI協作 奧榮飛出MIT一片天

距高鐵站不遠的台南仁德巷弄裡,奧榮科技的白色鐵皮屋在豔陽下閃閃發亮。搭載AI科技與MIT的雄心,這家年輕的無人機廠商,正開拓非紅產業鏈的另一種可能。

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團隊全由年輕人組成,兩位創辦人周明哲、黃大(峰)為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畢業,泰籍的周明哲坐鎮泰國據點;受訪的黃大(峰)今年未滿35歲,急切的語速,透露出對技術工程的執著。

從軟體到整機直搗客戶痛點

黃大(峰)細數,2014到2017年無人機主要用以測繪、空拍,再者是娛樂及消費型。「後來大家才發現,除了出去玩拍影片,無人機還可以做火場救援、山搜、送貨,各種想像才跑出來。」2017年碩班畢業,恰逢台灣開始有更廣泛的無人機需求,他觀察到市面上沒有穩定的飛行控制系統,便成其創業切入點。

那時僅銷售飛控軟體給硬體商,黃大(峰)發覺商業規模受限,且接觸不到終端客戶,「他們需要的是解決方案,只賣軟體沒辦法真正有幫助,我必須整機、甚至要連同服務賣給他。」

奧榮科技因此調整方向,從軟體到硬體都自行開發設計,以提供解決方案為核心,投入剛萌芽的本土無人機市場。

無GPS獨家技術 大型倉管新利器

「AI是現在每個產品一定要有的功能」,無論人車辨識追蹤,或條碼解讀、熱像偵測與警示,都是無人機與AI的協作。目前奧榮的4款機型,皆可搭載這些模組化工具,黃大(峰)指出,「從小飛機到大飛機,我們的飛控軟體都有AI相關應用,且在低耗電下運行。」

過去,無人機依靠GPS導航,但近年自主飛行需求開始出現,奧榮研發出獨步全台的定位技術,克服收不到GPS訊號的室內環境。他解釋,「讓它跟人一樣,走一走就知道空間狀況」,機械視覺感知周圍環境後,用AI做3D建模,無人機便知道接下來要飛到哪個相對位置。

奧榮商務拓展經理張家瑜分享公司在泰國的實績之一,是日系車廠的鋼捲倉儲管理。無人機以視覺定位技術,自物料上飛行而過,把拍攝到的照片拼接起來,確認絕對位置。接著計算體積、數量,搭配RFID標籤識別相對位置,再將對應數據套上去。盤點結果同步至管理平台,方便業主即時掌握庫存變化,「整個過程就有三層的AI應用。」

「非紅」新顯學 不與大牌硬碰硬

與此同時,無人機在俄烏戰場正被大量使用,重塑了全世界對戰爭的理解。

當軍事需求大增,無GPS定位技術就成決勝關鍵。戰時無人載具滿天飛,敵方必定採取訊號干擾,包括蓋台、欺騙(spoofing)或斷訊,此時具視覺定位技術的無人機可以自主飛行回返,或讓自己先飛到GPS訊號正常的地方。「這套技術是強化它的韌性。韌性就是面對各種GPS情況,還能維持一定原則去處理資料。」張家瑜總結。

同樣為戰略考量,也把握國際「非紅供應鏈」商機,行政院提出力拚2028年無人機產業年產值達新台幣300億元。張家瑜表示,目前全球市占率最高的中國品牌大疆,除資安疑慮外,系統開放度有限;相較而言,奧榮無人機能模組化客製,易與管理系統整合,在B2B市場有利基。不與大牌硬碰硬,是奧榮在尚未「去紅」的市場如東南亞,走出的一條新路。

健全生態圈 B2B商機無限

正因無人機產業仍快速發展中,張家瑜透露,與公部門合作有利掌握需求與規章變化。奧榮除了申請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產品也上架新創共同供應契約採購,「代表品項在驗證、性能上都符合公部門要求,對我們這種微型企業很有幫助。」2024年921國家防災日演習,奧榮更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軟體技術研究院合作,穩定傳輸災區影像、數據,為救災人員提供先機。

無人機在台灣本土的應用發展,潛力的確可期。她指出奧榮在泰國首個案例,是2019年新冠疫情期間,協助彭世洛醫院院區間的藥物遞送,讓人員保持零接觸的安全距離,唯台灣目前囿於法規還無法這麼做。

張家瑜並盼政府不只聚焦軍用,而是給予更多市場面支援。因軍用級規格和成本高,「即使軍需帶起來了,一般業主考量零組件成本,加上適法性疑慮,還是對採用感到卻步。」

由於牽涉的部會、企業相當多,目前由交通部民航局主導意見蒐集,為下一步的法規調整做準備。大家深知,唯有建立起健康的環境,才有機會讓本土無人機生態圈良性競爭,在世界的天空展翅。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