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7° / 26° )
氣象
2025-07-20 | 中央社

科幻電影開啟追夢旅程 張量科技獨創球型馬達上太空

一部科幻電影,就此開啟了16歲嘉義少年的太空旅途。太空新創、張量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伯勳埋首開發球型馬達,毅然決然放棄台大電機系光環,信奉「一次只能專心做一件事」,一頭栽進太空產業。如今,張量科技生產全球唯一商用的球型馬達,乘載著年輕人的堅持與夢想,每一季都跟著SpaceX飛上太空。

年僅25歲的顏伯勳,從小就富有實驗精神,熱衷於把各式想法「自造」出來,也和朋友一同參與大大小小的科展。一次偶然機會下,他看了科幻電影「機械公敵」,威爾史密斯開著球型輪胎的未來車登場,可以360度旋轉的輪胎,大大衝擊當時只有16歲的顏伯勳,「engineer就是喜歡挑戰,創造新的東西,就開始這個題目,沒想到一做就做到現在,將近9年」。

顏伯勳清楚知道自己熱忱所在,教育體制卻處處掣肘,他高中時申請自學,到了大學,即便就讀全台最高學府的熱門科系台大電機系,顏伯勳仍決定休學,全職投入創業。

「當然有猶豫,沒有這麼相信自己是不是能做到」,顏伯勳回憶當時心境,坦言有過徬徨時期,他相信把台大念完一定對自己有幫助,創業亦同,只是人的時間有限,總是要做出選擇,因此決定投入自己有熱情的事。

正因為他的熱忱、努力與堅持,讓顏伯勳得以在25歲的年紀,品嘗到追逐夢想的甜美果實。

張量科技2019年成立至今,僅僅6年時間,憑著全球第一顆商用的球型馬達,以及衛星運動控制解決方案,客戶遍布歐洲、美國、日本、韓國及印度。今年5月,張量科技前進美國SelectUSA 2025新創競賽,更獲得開放科技(Open Tech)類別第3名的殊榮。

全球第一顆商用球型馬達 為客戶節省百萬成本

球型馬達的技術20多年前就已存在,但僅限於學研單位。誰都沒想到,全球第一顆商用的球型馬達,不只是「MIT」,更出自年僅16歲的高中生腦袋。

顏伯勳表示,市面上需要的球型馬達必須輕巧,能夠一顆取代多顆傳統馬達,然而,過去學研單位製作的球型馬達大多控制架構複雜、功耗高、體積龐大,遲遲無法走向商用。

高中時期,顏伯勳與朋友在教育部「青少年科學人才培育計畫」支持下,進入成大電機系實驗室,而成大與國家太空中心有合作計畫,顏伯勳因此接觸到衛星使用的單軸馬達,又從科幻電影中,激盪出球型馬達的想法。

顏伯勳笑說,有工程師性格的人「喜歡挑戰最困難的事」,光想到自己的產品能夠飛上太空,覺得非常酷炫,因此決定創業,選擇球型馬達落地的應用領域時,便鎖定太空產業,當中有市場面考量,也有情感面因素。

從單軸馬達到球型馬達,張量科技掌握太空產業「輕量化」的需求,從選題就獲得高分,也因此,儘管還是間年輕的新創公司,張量科技已經站穩腳跟,並於今年達到損益兩平。

傳統上,一顆衛星會使用3顆單軸馬達,分別朝X軸、Y軸、Z軸旋轉,以控制衛星運行。

顏伯勳表示,將衛星發射至太空,每1公斤得花逾新台幣100萬元,而使用1顆球型馬達,能夠任意旋轉,達到3顆單軸馬達才能做到的事;只要少1公斤的重量,等同於客戶現省100萬元發射成本。

顏伯勳並指出,「輕量化」對客戶而言是很大的誘因,除此之外,球型馬達也具有省電優勢,客戶有更多電力運用空間,如給通訊天線使用,傳輸更多資料,增加衛星的投資報酬率。

顏伯勳直言,新產品剛推出總是比較貴,不過衛星市場進入門檻高,成本承受能力也高,正好為張量科技提供很好立足點;即便國外有其他廠商投入球型馬達研發,其應用領域並未跨足衛星市場。

張量科技找到甜蜜點 擴大海外版圖產品成SpaceX常客

2022年1月,張量科技研發的球型馬達,搭著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旗下SpaceX的飛上太空,維持運轉直到衛星失去通聯,期間經歷了約1年。這對張量科技而言是個重大轉折點,顏伯勳直言,「我們的產品上過太空,這是一個門檻」,跨越這個門檻後,公司成功打開知名度。

張量科技客戶遍布歐洲、美國、日本、韓國及印度。顏伯勳表示,公司創立之初,原本鎖定歐美市場進行客戶開發,但陸續有亞洲客戶主動找上門,才發現「原來亞洲也有機會」,甚至因為台灣距離較近,對客戶而言,交貨配合度更高,成為更佳選擇。

太空產業蘊含龐大商機,但長期由歐美扮演霸權角色,台灣並非要角,不過顏伯勳表示,外界對台灣並不陌生,或許是因台灣的高科技能量已經享譽全球。

顏伯勳認為,台灣在衛星模組次系統、元件有蠻多機會,因為台灣機械、電子供應鏈非常完整,方圓200公里就有很強的供應商,甚至騎著摩托車就可以直接與供應商面對面溝通,快速遞交產品。

隨著生意版圖擴大,張量科技經營策略做出重大轉變,從零組件供應商,走向提供一套球型馬達及運動控制系統的供應商。

顏伯勳表示,一開始公司只賣球型馬達,意味客戶購入後,回去必須寫一套運動控制軟體,用以操控球型馬達,但球型馬達本身就是新產品,如果客戶還要自己負擔軟體,爭取訂單勢必受阻,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決定提供客戶一整套球型馬達及運動控制解決方案,不只配套更完整,也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顏伯勳表示,張量科技的優勢在於獨特技術,而非雄厚資本,未來會專注於此,持續優化產品及系統;放眼衛星發展趨勢,商用衛星蓬勃發展,尤其通訊衛星,對高功率的需求愈來愈大,衛星體積、重量也一直變大,張量科技投入開發的下一代產品,便是將體積、重量升級,以滿足市場需求。

張量科技生產的球型馬達,最小版本僅約網球大小,重量200至300克,可隨微型衛星一同飛上太空,但若要與重達400至500公斤的衛星整合,球型馬達必須更大、更強壯,也要更穩定。

顏伯勳解釋,衛星在太空的無重力環境,沒有辦法借力使力,只能靠著身體內部的馬達帶動衛星轉向,雖然迷你版、放大版的球型馬達材料相同,但大的球型馬達,結構承受的應力變大,各個環節都必須經過優化,這是公司正在努力的重點項目。

顏伯勳直言,SpaceX每季會載著商業夥伴的衛星上太空,「每個班次都有我們公司的產品」,顯示張量科技已經找到自己的「甜蜜點」;今年財務也達到損益兩平,接下來只要多賺錢,就會投資更多,發展新產品及技術布局,希望公司繼續保有技術領先性的核心價值。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