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2 | 中央商情
大關稅時代來臨 從Taiwan+1變為美國生產考驗企業布局
美國對等關稅8月1日正式上路,全球迎來「大關稅時代」。學者分析,美國總統川普徹底改寫全球經貿秩序,台灣廠商要面對的難題不只關稅,全球布局策略也必須改變,川普力推MEGA,要求美國生產,廠商得在高關稅與高生產成本之間,謀求生存之道。
川普4月初在「解放日」祭出對等關稅措施,期間經歷90天的關稅豁免期,隨後又簽署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至8月1日。這段期間,各國排隊與美國談判,爭取壓低稅率的同時,盡量維護國家利益。
7月起,川普相繼公布多國稅率,日本、韓國雖在首波公布名單,稅率達25%,但在日韓政府大規模對美投資之下,稅率降至15%。
8月1日關稅上路前的最後一刻,川普政府公布修正後的對等關稅,台灣暫行稅率為20%,雖然較4月的稅率32%,減少12個百分點,仍高於日韓,引發業界憂心。
不過總統賴清德表示,目前20%的稅率是暫時性關稅,談判團隊會繼續洽約爭取完成最終協議,並將一併磋商供應鏈合作及232條款相關議題。
儘管台灣最終稅率尚未出爐,對等關稅已於8月1日上路,面對國際變局,企業必須先看清局勢,才能謀定而後動。
川普高喊MEGA與美連結深產業面臨難題
對等關稅8月1日上路,宣告「大關稅時代」正式來臨。市場解讀,相較於川普1.0僅針對中國,2.0的關稅政策擴及全球,主要就是為了防堵中國藉由洗產地,將商品繞道至其他國家,再銷往美國。
然而,川普作風強勢卻又態度反覆,增添全球經貿前景的不確定性,也加深廠商營運難度。
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指出,川普1.0只是要企業不在中國生產,對中國去風險化就能達到目的,當時台灣政府趁勢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締造亮眼的經濟表現。
隨著美中貿易戰持續,且兩岸局勢緊張,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國際大廠開始要求「Taiwan+1」,意即台廠在台灣生產之外,還要有一個以上的生產基地。陳信宏表示,當時台灣廠商只要在台灣以外的地方設廠,就能滿足客戶需求,如深耕於低軌衛星與無線通訊產業的昇達科,就因應客戶需求,前進東南亞。
但時間推進至2025年,陳信宏直言,川普2.0要的是MEGA(MakeAmericaGreat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明確要求所有跟美國市場緊密相關的供應鏈,都要到美國設廠,「最典型代表就是台積電」。
陳信宏進一步指出,川普MEGA策略可能涉及的領域,可以從鐵鏽區振興、國家安全、新興產業等角度來看,鐵鏽區振興攸關鋼鋁製造、汽車產業,國家安全則涵蓋半導體、AI伺服器、造船、藥品,新興領域則如6G、機器人等。
陳信宏表示,過去廠商多是先在台灣站穩腳跟,有餘力之後,再慢慢選擇海外設廠,現在即便是新興產業,只要是美國所關切的領域,如無人機,就算還沒長大,只要有連結美國市場,就必須面對赴美設廠的壓力,然而美國的生產成本,可能是企業的沈重負擔。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則指出,川普今年稍早才宣布禁止輝達向中國銷售H20晶片,近日又上演髮夾彎,放行銷往中國,「從這裡就能看出,川普有多不可測」。
邱俊榮表示,川普作風難以預料,但企業要在國際變局中站穩腳跟,必須從沒有脈絡中找出脈絡,若要勾勒川普執政下的全球經濟局勢面貌,有3大重點,一是美國希望在重要供應鏈,如半導體,維持主導權;二是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卻又築起關稅高牆,將使國際貿易逐步退化,全球貿易量萎縮,供應鏈串連更加困難。
第三,美國雖針對中國,但也在部分議題受制於中國,稀土就是一例。邱俊榮認為,美國並不想要真的與中國翻臉,美中曖昧不明的狀況,恐將持續下去。
迎戰變局學者籲傳產搭上新興產業謀求轉型
「製造業最怕關稅,但這搞不好是另個契機」,邱俊榮直言,近年在中國低價傾銷之下,傳統產業淪為「慘業」,如今又逢關稅利空,很可能面臨危急存亡的艱困時刻。
邱俊榮直言,全球化時代講的是比較利益,但是又要自由貿易,又要競爭力不足的產業不被淘汰,其實違反學理;現在川普改寫全球經貿秩序,不再走傳統全球化道路,個別產業、企業的競爭力就更加重要,也是台灣落實「轉骨」的重要時刻。
以石化業為例,近年受到中國低價傾銷影響,營收慘淡,有業者轉往發展特用化學,獲得亮眼成績,就是很好的案例。邱俊榮認為,傳統產業應該在既有基礎上,尋求更高價值的應用,甚至搭配優勢產業發展,期間一定會有陣痛期,但這才是維繫競爭力的根本。
至於政府角色,邱俊榮認為,除了舊有的補助思維,政府更應該做的是幫傳產找出路,如螺絲螺帽在關稅與匯率夾殺之下,慘淡經營,而無人機是具有前景的產業,也需要螺絲螺帽等零組件,如果政府可以協助媒合,同時讓新興產業為傳產注入活水,或許能激盪出具有差異化的新產品。
川普4月初在「解放日」祭出對等關稅措施,期間經歷90天的關稅豁免期,隨後又簽署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至8月1日。這段期間,各國排隊與美國談判,爭取壓低稅率的同時,盡量維護國家利益。
7月起,川普相繼公布多國稅率,日本、韓國雖在首波公布名單,稅率達25%,但在日韓政府大規模對美投資之下,稅率降至15%。
8月1日關稅上路前的最後一刻,川普政府公布修正後的對等關稅,台灣暫行稅率為20%,雖然較4月的稅率32%,減少12個百分點,仍高於日韓,引發業界憂心。
不過總統賴清德表示,目前20%的稅率是暫時性關稅,談判團隊會繼續洽約爭取完成最終協議,並將一併磋商供應鏈合作及232條款相關議題。
儘管台灣最終稅率尚未出爐,對等關稅已於8月1日上路,面對國際變局,企業必須先看清局勢,才能謀定而後動。
川普高喊MEGA與美連結深產業面臨難題
對等關稅8月1日上路,宣告「大關稅時代」正式來臨。市場解讀,相較於川普1.0僅針對中國,2.0的關稅政策擴及全球,主要就是為了防堵中國藉由洗產地,將商品繞道至其他國家,再銷往美國。
然而,川普作風強勢卻又態度反覆,增添全球經貿前景的不確定性,也加深廠商營運難度。
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指出,川普1.0只是要企業不在中國生產,對中國去風險化就能達到目的,當時台灣政府趁勢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締造亮眼的經濟表現。
隨著美中貿易戰持續,且兩岸局勢緊張,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國際大廠開始要求「Taiwan+1」,意即台廠在台灣生產之外,還要有一個以上的生產基地。陳信宏表示,當時台灣廠商只要在台灣以外的地方設廠,就能滿足客戶需求,如深耕於低軌衛星與無線通訊產業的昇達科,就因應客戶需求,前進東南亞。
但時間推進至2025年,陳信宏直言,川普2.0要的是MEGA(MakeAmericaGreat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明確要求所有跟美國市場緊密相關的供應鏈,都要到美國設廠,「最典型代表就是台積電」。
陳信宏進一步指出,川普MEGA策略可能涉及的領域,可以從鐵鏽區振興、國家安全、新興產業等角度來看,鐵鏽區振興攸關鋼鋁製造、汽車產業,國家安全則涵蓋半導體、AI伺服器、造船、藥品,新興領域則如6G、機器人等。
陳信宏表示,過去廠商多是先在台灣站穩腳跟,有餘力之後,再慢慢選擇海外設廠,現在即便是新興產業,只要是美國所關切的領域,如無人機,就算還沒長大,只要有連結美國市場,就必須面對赴美設廠的壓力,然而美國的生產成本,可能是企業的沈重負擔。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則指出,川普今年稍早才宣布禁止輝達向中國銷售H20晶片,近日又上演髮夾彎,放行銷往中國,「從這裡就能看出,川普有多不可測」。
邱俊榮表示,川普作風難以預料,但企業要在國際變局中站穩腳跟,必須從沒有脈絡中找出脈絡,若要勾勒川普執政下的全球經濟局勢面貌,有3大重點,一是美國希望在重要供應鏈,如半導體,維持主導權;二是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卻又築起關稅高牆,將使國際貿易逐步退化,全球貿易量萎縮,供應鏈串連更加困難。
第三,美國雖針對中國,但也在部分議題受制於中國,稀土就是一例。邱俊榮認為,美國並不想要真的與中國翻臉,美中曖昧不明的狀況,恐將持續下去。
迎戰變局學者籲傳產搭上新興產業謀求轉型
「製造業最怕關稅,但這搞不好是另個契機」,邱俊榮直言,近年在中國低價傾銷之下,傳統產業淪為「慘業」,如今又逢關稅利空,很可能面臨危急存亡的艱困時刻。
邱俊榮直言,全球化時代講的是比較利益,但是又要自由貿易,又要競爭力不足的產業不被淘汰,其實違反學理;現在川普改寫全球經貿秩序,不再走傳統全球化道路,個別產業、企業的競爭力就更加重要,也是台灣落實「轉骨」的重要時刻。
以石化業為例,近年受到中國低價傾銷影響,營收慘淡,有業者轉往發展特用化學,獲得亮眼成績,就是很好的案例。邱俊榮認為,傳統產業應該在既有基礎上,尋求更高價值的應用,甚至搭配優勢產業發展,期間一定會有陣痛期,但這才是維繫競爭力的根本。
至於政府角色,邱俊榮認為,除了舊有的補助思維,政府更應該做的是幫傳產找出路,如螺絲螺帽在關稅與匯率夾殺之下,慘淡經營,而無人機是具有前景的產業,也需要螺絲螺帽等零組件,如果政府可以協助媒合,同時讓新興產業為傳產注入活水,或許能激盪出具有差異化的新產品。
最新財經新聞
-
-
今彩539第114187期 頭獎1注中獎
(2 小時前) -
安捷航空對特定媒體記者提告
(3 小時前) -
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開幕 展現農業新亮點
(3 小時前) -
超激戰!台中鍋烤節徵件決賽名單出爐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