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6° / 10° )
氣象
2025-02-04 | 周刊王

2025看台灣/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給4字」預測景氣 2個男人是最大變數

2025看台灣/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給4字」預測景氣 2個男人是最大變數
連賢明認為,台灣2025年最大變數是川普和習近平這2個男人。(圖/新華社)

[周刊王CTWANT] 川普重返白宮,「川普風險」看似烏雲罩頂,台灣2025年將如何?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表示,「現在討論還言之尚早,但他確實是一個大變數。」不過,他給了一個重要提醒,「韓國三星在美國的遊說人力,是台積電的數倍甚至10倍以上。」

分析台灣2025年的經濟走勢,連賢明以「震盪走高」四字,簡單做出總結,「震盪,是因為目前不確定性增加滿多;走高,則是半導體等優勢的產業還會持續。」

連賢明原是政治大學財政系特聘教授,2024年8月借調擔任國家級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歲末年初,各大財經智庫多提出來年展望,中經院最新預測2025年GDP年增率3.22%,較2024年的3.96%走緩,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約1.93%。

連賢明受訪時直言,「去年是比較好的一年」,因為前年基期比較低,今年GDP年增率不太可能像去年那麼多,但台灣在優勢產業向好的趨勢不變,AI還會扮演經濟神隊友,目前還看不到明顯的對手。

至於今年CPI預估1.93%,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他解釋,「今年沒有辦法像過去十幾年來通膨那麼低(除疫情後2022年為2.95%,疫情前CPI年增率介於-0.31%到1.4%),原因是少子化越來越明顯,人力的供給越來越困難,會推升薪資水準。」


2025看台灣/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給4字」預測景氣 2個男人是最大變數
連賢明表示,今年台灣半導體等優勢的產業還會持續。(圖/翻攝自Nvidia CES 2025 keynote)

不同於過去,去年台灣貿易最大的變化是美國超越中國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過去台商努力進軍中國,希望把中國消費市場變成『練兵』的地方,可是成果不理想」,現在台灣最強的產業半導體,則卡關「國家安全」上,「我們大概沒辦法『左右逢源』,選擇供應鏈『價值觀接近』的安全一些。」連賢明說。

他解釋,過去全球化主宰全球經濟,地球是平的,哪裡便宜,就到哪裡採購、到哪裡生產,但近年美中貿易戰、COVID、熱戰⋯⋯,讓許多廠商吃盡苦頭,愈來愈多企業及國家開始思考「在地化」和「區域化」取代全球化的可能性。

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全球化已死」論點不同,連賢明認為「全球化還在,只是慢下來了,甚至在逆轉。」特別是在半導體產業,全球化「下降的速度快」,因為關鍵性產業背後有國家安全的考量,現在很難想像,「美國跟中國會在半導體產業上合作。據此,連賢明觀察,製造供應鏈「短鏈化」趨勢,越發明顯,長鏈變短鏈的重組過程中,政治力介入力度也越來越大,台積電赴美設廠就是一例。

對於台灣社會憂心,台積電赴美設廠恐「去台化」,連賢明笑著說,「2002年台灣就經歷類似的討論,那時熱議半導體去中國設廠會不會完蛋。」20多年後的今天,台積電反而越來越壯,假設用這個方面來看赴美,現在很多討論都言之過早。


2025看台灣/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給4字」預測景氣 2個男人是最大變數
連賢明2024年8月借調擔任國家級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圖/劉耿豪攝)

不過,連賢明清楚指出,台灣2025年最大變數是這2個男人,「川普」和「習近平」,「這兩位都是不曉得會做什麼的個性,所以更要做好準備,因為要做時他們一定是非常快。」

川普重返白宮前以昭告天下,將加徵關稅,這對台灣經濟殺傷力有多大?連賢明表示,川普1.0時也有課稅,但對台企影響不大,因為台企很大比例是做ICT(資訊及通訊技術或資訊通訊科技),ICT本身在國際上就是免稅,現在2.0到底怎麼課稅還不知,假如納入ICT,對台灣肯定影響很大,但即使成真也有程序作業時間,下半年才會比較清楚,落實可能要到明年,台灣還有時間準備。

川普2.0供應鏈會否進一步洗牌?他認為仍要觀望,因為「不確定川普要做什麼」,趨勢確實存在,但對台灣未嘗不好。

不管是企業還是政府,台灣確實要提前做好準備。連賢明表示,台灣企業國際化的準備和國際大企業距離還很遠,舉例來說,韓國三星的遊說人力是台積電的數倍甚至10倍以上,「台灣企業目前沒有準備好迎接這部分,這才是比較大的挑戰。」

他提醒,對川普可能出的招式,政府與民間可先沙盤推演,預做準備,比如軍售,過去有很多買不到,現在反而可以利用這種契機,「談判之前要準備好」,這才是重點,可替台灣爭取到比較好的待遇。


2025看台灣/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給4字」預測景氣 2個男人是最大變數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