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天外飛來一片鐵皮砸傷能怪誰?違建戶爽住加蓋空間 人人都該是吹哨者
[周刊王CTWANT] 台灣街景隨處可見違建,頂樓鐵皮加蓋、陽台外推、法定空地侵佔加蓋成廚房或遮雨棚等,違建已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踏取國際開發協理藍德義以安全與都市規劃的層面切入問題,帶民眾了解違章建築恐帶來的危害,政府需要更重視違章建築管理辦法的修訂。
102年蘇力颱風把淡水一處頂樓違建的磚瓦吹落,造成一名員警死亡。而此違建早在颱風前就曾遭民眾檢舉數次卻仍未拆除,因此法院認定公單位失職,家屬始得「聲請國賠成功」。然而全台仍有數十萬違建尚未列管、尚未拆除,試想,倘若今造成損害的是不知何處飛來的鐵皮,如何切分責任歸屬?又有誰替人民安全把關?
走在街頭也經常可見佔用外推騎樓導致行人行走不易,造成無障礙空間設置困難,逼迫行人與車輛爭道徒增危害,市府道路騎樓改善計畫窒礙難行,部分違章佔有戶甚至於政府提出新改良計畫時,索討高額的補貼金才肯配合,進而影響到都市改善進程與公平性。
即便明白違建的危害,卻仍隨處可見,原因是 「對違建的容忍文化」。民眾普遍認為「沒被舉報就好」,將違建視為既得利益抑或資產的一部分,甚至在出租網都可見高租金的頂加物件。部分違建戶更在違建需拆除或遭檢舉時,尋求民代介入進而阻撓。
此外,違建的時代背景悠久,導致政府做法不統一,才讓民眾的觀念有了立足點。其實「只要是違建就不合法!」而政府目前對於違章建築的分類主要有「既存(舊有)違建、新違建、有安全危害違建」。新違建、公安危害之違建,只要舉報經查核無誤後就會安排拆除。對於既存違建的做法是拍照列管,暫緩拆除,但仍不合法,並不是就地合法!
截至113年11月,全台仍有68.8萬件違建,甚至在110年到112年之間,違建數量仍然是「增長中」。天災時違建造成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害(如去年屏東東港安泰醫院大火)、套雅房頂加違法隔間導致逃生困難,在火災時奪走數條人命、公共空間遭到侵佔等。對於如此顯化的危害,各政府目前的作法相較顯得過於消極。
「石頭不壓在自己腳上,都不覺得痛。」政府對於既存違建不應採取如列管般消極無感的政策,建議可從2點改善:「積極主動介入」、「增加持有負擔」。除了可為民眾檢舉違建增加獎勵金外,不妨建立違建資料庫,透過Google Maps搭配空拍技術比對,透明化歷年違建變化,並主動實體勘查。
對於既存違建,如恐對他人居住安全有影響,或侵犯公共空間者,應設置拆除期限予違建戶,或課徵相較於一般民眾高的稅額,讓違建戶承擔更高的成本。政府更應統一執法標準,目前各地方政府對拆除違建的執法標準不一,導致部分地區違建猖獗,而有些區域則執行嚴格,造成民怨與不公平現象。
違建問題的核心,從來不只是拆與不拆,而是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未來。近70萬件違建的存在,是過去長期錯誤政策與社會習慣累積的結果,任何政策都不該以即時反應選票為目標而立,在和其他法規的細膩及堅決程度比較看來,「交通管理條例中規定行人不得違規穿越馬路,且有明訂罰鍰」,對於違章建築的管理辦法,確實需要更加重視。唯有政府展現決心,民眾提升覺悟,社會共同監督,才能為下一代打造一個安全、公平、有秩序的居住環境。
>文末微型實驗:在台灣,你能推著輪椅(推車)在不使用車道且不須搬運下走多遠?
*轉載不得修改內文及必須標明出處來源於《踏取國際開發》
作者介紹 / 踏取國際開發 協理 藍德義
致力協助民眾化繁為簡了解不動產從無到有的各項大小事,辦理土地買賣/都更與危老顧問及整合/閒置資產活化諮詢/商住工農不動產買賣/資產管理及家族傳承/地政士相關業務/各項稅務諮詢及節約稅費規劃…等。不動產相關疑問,歡迎線上諮詢,LINE ID為「@447asmbe」。
延伸閱讀
最新財經新聞
-
馬士基財報超預期 估全球貨櫃市場成長4%
(41 分鐘前) -
東陽1月營收22.3億元同期次高 AM件訂單強勁
(46 分鐘前) -
東陽1月營收22.3億元同期次高 AM件訂單強勁
(46 分鐘前) -
IET-KY 1月營收創歷史新高 股價衝破百元
(50 分鐘前) -
新台幣升1.2分 收32.826元
(5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