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助長犯罪? 聯合國:柬埔寨平台疑洗錢7800億

[周刊王CTWANT] 聯合國近日對跨國犯罪網絡中所運用穩定幣(泛指加密貨幣領域中與法幣擁有固定比值的貨幣,比如泰達幣)的情況發出嚴重警告,報告當中指出全球已有規模龐大的地下經濟正依賴區塊鏈與加密貨幣工具發展,尤其是穩定幣在洗錢與詐騙行動中的角色愈發重要。
根據外媒報導指出,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發表的報告,這些活動多由東亞與東南亞的犯罪集團主導,並已逐步擴張至非洲與中東多個監管鬆散地區。
這份報告中提到,犯罪集團透過未經授權的交易所、假身份、去中心化市集與社群平台建構一整套虛擬犯罪生態。以設於柬埔寨的Huione Guarantee(後更名為Haowang)平台為例,UNODC揭露該平台自2021年起處理了超過24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7800億元)加密貨幣交易,並擁有近百萬用戶,提供包括身份偽造、詐騙工具包、穩定幣發行與自建區塊鏈在內的完整非法金融工具。
這類地下網絡已不再局限於亞洲,平台使用者與詐騙活動已擴散至奈及利亞、納米比亞與安哥拉等非洲國家。由於Telegram等加密平台成為新興洗錢與詐騙工具的溫床,調查人員警告這股趨勢將加速全球非法加密金融網絡的成長。
除金融詐騙外,非法挖礦亦構成另一類重大威脅。UNODC指出,由於用電成本低廉,利比亞與伊朗等國已成非法挖礦熱點,相關活動導致多地輪流停電甚至基礎建設負荷超載。泰國警方3月就在曼谷郊區查獲63台非法加密挖礦機,竊電損失高達30萬美元;馬來西亞則於住宅區爆炸後發現潛藏的挖礦設備。
根據估算,僅2023年,東亞與東南亞的詐騙活動已造成全球經濟損失高達180億至370億美元;其中,單是美國一個國家便報告損失56億美元,而其中超過七成與「養豬盤」式詐騙有關,源頭多來自上述地區的組織。
UNODC代理區域代表霍夫曼(Benedikt Hofmann)形容,這些犯罪網絡如同癌細胞般擴散,即便執法單位在某地採取行動,其核心結構仍能快速遷徙並繼續運作。UNODC呼籲各國政府採取更緊密的多邊合作,加強對加密資產的監管,完善追償與查扣機制,並推進跨國情報共享,以防止這些技術落入犯罪組織手中。
延伸閱讀
最新財經新聞
-
-
美對台化學品反傾銷調查 經部籲廠商積極應訴
(38 分鐘前) -
AI基本法草案 數發部:在創新與風險中找平衡
(41 分鐘前) -
汽機車零配件展登場 貿協辦美國商機日助業者拓銷
(44 分鐘前) -
安成:合併杜康發揮綜效 增加新藥產品組合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