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3° / 30° )
氣象
2025-05-21 | 周刊王

AI城市承包商2/只剩和碩未動!台代工廠赴美全就位 緯穎苦嘆「真的很貴」拚自動化30%

AI城市承包商2/只剩和碩未動!台代工廠赴美全就位 緯穎苦嘆「真的很貴」拚自動化30%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左)和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右)都公開表示,尚未考慮赴美設廠。(圖/劉耿豪 攝、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這個政府(川普)不知道還要發生什麼事!」緯穎(6669)董事長洪麗寗5月6日一語道破眼前全球經濟風暴核心,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製造」勢在必行,緯穎不等美國發話,決定先發制人,主動加碼逾百億元赴德州設廠。

CTWANT記者整理及採訪,除了和碩(4938)外,包括鴻海(2317)、廣達(2382)、英業達(2356)、緯創(3231)與仁寶(2324)等皆已公布投入「美國製造」布局;面板雙虎友達(2409)及群創(3481)則公開表示「不考慮」。

洪麗寗透露,赴美設廠並非臨時起意,「我們在1、2月就開始討論設廠,這次選址靠近美墨邊界,是考慮與墨西哥現有產線互補。」緯穎財務長陳昌偉補充,美國德州廠的建置並非取代墨西哥,而是提供客戶更多元的選擇,進一步提升營運韌性。

事實上,今年1月底,川普第一波關稅戰劍指鄰國墨西哥時,七成產能設於墨國的緯穎旋即成了「最大受災戶」,儘管緯穎火速開記者會,強調會「與客戶協調調配全球產能」,但股價仍大失血,2月3日跳空跌停,一口氣大跌220元,股價從2240元跌到2020元,市值瞬間蒸發四百多億元。

所幸,不到一周川普就暫緩對墨西哥開徵關稅,而4月2日「大解放日」美國公布對等關稅新措施,墨西哥大部分產品符合「USMCA(美墨加貿易協定)」原產地規則而豁免,再度成了供應鏈避風港,大做「近岸外包」生意,原被看衰的緯穎翻身為「最大受惠者」,5月以來漲逾20%,5月20日收盤來到2300元。

儘管守住墨西哥,但洪麗寗不敢大意,不等美國政府催逼,2月就主動加碼布局,增資美國子公司WYMUS達3億美元(約新台幣96.97億元),用於取得德州廠房和建築,5月初又公告,美國子公司以5959萬美元(約新台幣19.2億元)取得美國德州埃爾帕索市索羅科(Socorro)土地與建物,正式進行美國首座自有工廠佈局。


AI城市承包商2/只剩和碩未動!台代工廠赴美全就位 緯穎苦嘆「真的很貴」拚自動化30%
洪麗寗罕見以演講者身分,站上COMPUTEX暖場論壇「AI NEXT FORUM」的舞台。(圖/翻攝自緯穎臉書)

她表示,儘管緯穎目前透過墨西哥廠取得美墨加(USMCA)貿易資格,暫時免於關稅,「但是這個(川普)政府不知道還要發生什麼事。」「先在美國設廠,做好這道保險,建構具彈性、韌性的生產機制。」緯穎選擇整合墨西哥華瑞茲製造中心、美國艾爾帕索技術支援中心及德州新廠,打造靈活的北美交付網路。

CTWANT記者整理發現,目前台系主要電子代工廠如鴻海(2317)、廣達(2382)、英業達(2356)、緯創(3231)、緯穎與仁寶(2324)皆已投入「美國製造」布局,僅剩和碩(4938)尚未宣布。

不過,並非所有業者都願意貿然赴美,例如面板雙虎都明確Say No,友達(2409)董事長彭双浪4月底公開表示,目前並未考慮赴美國設置面板前段廠,主要是後段的組裝廠大多在亞洲,現階段在美國建前段面板廠,意義不大。

群創(3481)董事長洪進揚也直言,製造業台灣是強國,可是用製造來解決是最辛苦的方式,「而且廠房也不是那麼容易搬」,因此目前沒有考慮把前段製程移到美國,後段製程移動的意義就更小了。


AI城市承包商2/只剩和碩未動!台代工廠赴美全就位 緯穎苦嘆「真的很貴」拚自動化30%
隨著川普重返白宮,全球貿易戰風暴再起,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台灣應在此全球供應鏈重組關鍵期,未雨綢繆,謀定而後動。(圖/報系資料照)

4月下旬,在一場「川普關稅風暴」的論壇會上,多位財經智庫和產業大老都提及,川普不確定性極高,擴大「美國製造」與關稅均將拉長台廠的戰線。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信宏分析, 針對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政策走向,美國未來振興重點可能集中於鋼鐵、汽車、半導體、AI伺服器、造船、6G、機器人、無人機與關鍵礦物等戰略產業,對台灣出口型製造業者勢必會產生長期結構壓力。

在此背景下,製造商若要兼顧生產效率與政策壓力,自動化成為無可迴避的策略。陳信宏表示,「自動化這件事情早就在發生了,2024年輝達執行長在臺大演講都在講這件事情,其實都有意無意透露廠商已在默默佈局自動化生產。」

一名上市公司董事長私下對CTWANT記者質疑,「現在半導體與伺服器廠赴美設廠,多半規劃的是高度自動化、甚至無人工廠。如果美國政府一邊要推製造回流,一邊又強調創造就業,這兩者存在矛盾,恐怕只是政治上的想像,而非實際的產業現實。」

實際上,在美國設廠並不輕鬆。「在美國生產真的很貴,」洪麗寗坦言,面對勞動力稀缺與工資高漲,自動化成為壓力下的解方,未來,美國廠的自動化組裝比例目標將拉升至30%,未來也將結合「數位孿生技術」模擬並優化製造效率。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建議,台廠應採取「台灣+美國+東南亞」的多元布局策略,除了加強在美國的投資,爭取供應鏈本地化的政策優惠之外,也應深化對東協市場的布局,以分散出口市場過度依賴單一經濟體的風險。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