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3° / 22° )
氣象
2025-05-27 | 周刊王

台泥新能源事業轉盈 董座張安平抱屈「成績不輸高價綠能股」

台泥新能源事業轉盈 董座張安平抱屈「成績不輸高價綠能股」
台泥27日舉行股東會。(圖/陳曼儂攝)

[周刊王CTWANT] 台泥 (1101)在27日舉行股東會,許多小股東針對股價、股利等提問,整場超過兩個半小時 。董事長張安平表示,目前台泥的儲能技術,從EMS到BMS技術全數自行研發,在同業中極為罕見,股價卻不像其他綠能股幾百元起跳,是因為大家把台泥列為水泥類股,不知道我們已是台灣在綠能與儲能領域投資最深、量體最大之一,且「我們營運的成績不輸他們」。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台泥自2020年起進入再生能源、儲能與充電站領域,2024年新能源事業正式轉盈,在2025年的綠電年發電量將突破1億4200萬度,可以供應3萬4千個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全球儲能裝置容量約2GWh,能在緊急情況下為大約17萬戶家庭提供一整天的電力。

雖然不像電子與半導體業受到外界追捧,張安平表示,如果沒有水泥作基礎建設,根本沒有半導體與其他產業,除了用水泥蓋建築物,其實半導體產業產生出來的工業廢棄物,是由我們水泥廠在協助去化的。

除了持續深耕低碳水泥,台泥今年也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包括水泥生產線預警、智能眼鏡遠端作業、無人機巡檢及智能採礦等四大領域,旗下歐洲子公司Cimpor已在6國25座工廠導入超過萬組AI × IoT智慧監控系統,為生產線裝上「智慧大腦」。

不過因為川普關稅問題,恐導致全球消費與投資環境衰退,張安平表示,雖然水泥業沒有直接受關稅影響,但若整體大環境不好,對各行各業都有影響,還有匯率問題,會影響到年終的會計數字,所以今年的經營成果可能不見得比去年理想,不過台泥會加倍努力,持續推動轉型與創新。

程耀輝表示,在2016年時,台泥合併營收為896億元,2024年已突破1546億元,成長幅度7成,這並非一時機運,而是來自長達八年的國際布局與策略轉型,因為中國大陸過去的基建狂歡後,現在人均水泥消費量已大減,如果當時沒有啟動能源事業與跨區域投資,去年的營收可能還在840億元,所以在面對變局時,停滯才是最大的風險,轉型才是唯一出路。

去年碰到花蓮7.2級超大地震,台泥也在股東會上顯示當時的照片,其他縣市的人很難想像當地的嚴重程度,以及後續遇到交通中斷,設備巨大且修繕不易等問題,程耀輝表示,光是電廠停機36天及設備損壞修復、增加卸煤及運費、蘇澳和平水泥廠及港口設損壞修復就花了23億元以上,且目前大病初癒,還要看有沒有造成內傷,需要時間去修復。

針對能元與三元能源科技的發展,張安平表示,目前兩家電池廠皆具備穩定出貨能力,且獲得多家國際大型AI伺服器與航空廠商的認證與訂單,目前每月出貨約為700萬至800萬顆電池,實際產能可達2千萬顆,仍有極大成長空間。

有股東憂心台泥今年可能比去年獲利差,希望董事長要加油,張安平說「我一天工作15個小時,算夠加油嗎」2016年時,台泥的水泥營收80%來自大陸,現在大陸水泥需求大減、還有低價傾銷等問題,如果台泥這幾年沒有轉型成功,「現在數字是很難看的」。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