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大廠旭榮二代接棒共治 黃冠華:關稅戰對大型供應商受傷有限

[周刊王CTWANT] 美越貿易達協議關稅最高20%,年營收達300億元的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3日表示,「將影響整體利潤,供應鏈與品牌深向合作研議共同分擔」之外,「對大型供應商來說,受傷有限」,並再次對旭榮選擇不上市親曝原因,單單是為了保有家族創辦初衷。
旭榮集團為台灣紡織大廠,成立迄今50周年,從貿易商轉型到布料創新研發、機能設計、織造染整到成衣製造,每年自主開發超過3,000塊創新布料,合作超過300個品牌,為許多知名運動品牌的關鍵合作夥伴,像是Adidas、PUMA、全球最大休閒品牌PVH集團旗下的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等,今年正式由創辦人、旭榮集團董事長黃信峯長子黃冠華二代接班共治,擔任集團執行董事,開啟旭榮新的里程碑。
黃冠華表示,有別於一般企業「直接交棒」給二代,旭榮則是融合兩代的豐富經驗與年輕創新的「共治共創」,讓二代經營者共同經營下,預計於接下來啟動業界首創AI布局計畫,為紡織產業智慧轉型帶來嶄新突破之外,其在IT、AI數位轉型成績,還是第一家獲得哈佛「數位轉型鼎革獎」的紡織廠商。
對於紡織廠該如何因應美國發動的關稅戰,旭榮本身全球供應鏈佈局橫跨亞、非、美3大洲,包括染整、成衣兩大版圖,廠區分布於江蘇常州、越南、柬埔寨、肯亞、賴索托等,黃冠華認為,「面對關稅戰非單一廠商思維即可,而是須by case,視品牌力、供應力度的深度媒合加以討論如何共同分擔加增的關稅。」
黃冠華並提到,旭榮其實在25年即達到上市資格,但迄今未選擇上市,除了旭榮股東結構單純,「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沒有立即現金需求」的穩健經營之外,如今也是與世界各國上市大廠合作與競爭,保有彈性之外,公司核心價值即是「賺管理財」,不拚資本財,在歐洲、日本有很多百年以上企業也是沒有上市。
黃冠華也特別提到旭榮戰績,像是2024年巴黎奧運中華隊戰袍,所使用的機能布料即來自旭榮集團之外,今年「2025台北時裝週」設計品牌UUIN也是與旭榮合作,包含以100%成衣回收聚酯纖維(rPET)打造的輕量、防潑水、四面彈性與快乾布料;同時搭配新開發的回收聚酯彈性絲(由TPEE製成),取代傳統Spandex,提升全件衣物回收效率。
延伸閱讀
最新財經新聞
-
-
高關稅影響 中國5月對美出口服飾金額創22年新低
(32 分鐘前) -
油價與匯率雙重打擊 台塑四寶上半年合虧212億元
(32 分鐘前) -
機構估:未來企業決策一半由「AI代理」完成
(52 分鐘前) -
市場關注關稅稅率 台股上漲166點逼近22700點
(5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