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5-08-02 | 周刊王

美對台「暫時」課20%關稅 談判卡在「被要求」再投資千億美元

美對台「暫時」課20%關稅 談判卡在「被要求」再投資千億美元
賴清德。(圖/方萬民攝)

[周刊王CTWANT]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設定的8月1日貿易協議期限已過,台灣未能與華盛頓達成共識,隔日便遭美方宣布對自台輸入商品課徵20%關稅,並將於下週生效。這項決定引發台北與華府觀察人士的憂慮,擔心美國可能在與北京改善關係的過程中,淡化對台灣的安全承諾。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台灣作為全球關鍵晶片供應國及美國第七大貿易夥伴,是川普今年4月推出「解放日」關稅後,最早展開談判的國家之一。然而,在總統賴清德(Lai Ching-te)與在野黨爭執導致少數政府陷入僵局之際,華府仍決定提高稅率,並拒絕賴清德在下週拉丁美洲出訪途中過境紐約(New York)的請求。

川普政府同時考慮下調雙邊防務會談層級,該會談已於6月延後舉行,外界解讀這一連串動作與川普意圖促成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Xi Jinping)會晤、達成貿易協議有關。

談判相關人士透露,雙方早在7月8日前便在市場准入等關鍵議題達成初步協議,原本預期可迅速納入整體貿易方案。但賴清德回應,美方宣布的20%稅率並非台灣期望,台北會持續談判爭取更合理的關稅水準,並重申維護國家利益與產業安全的立場。一名美國官員也表示,這只是臨時稅率,未來會隨其他議題檢視調整,且水準遠低於「解放日」32%的標準以及加拿大、印度等國仍在談判中的稅率。

國民黨則把矛頭對準民進黨政府,批評稅率不一致恐削弱出口競爭力,衝擊出口導向產業。政府方面則認為衝擊有限,因台灣對美最大宗出口「電子產品」已被排除在「對等」稅率之外,並將列入美方規劃的產業專案關稅清單。至於美國是否對半導體及含晶片的電子產品課稅,仍在依「第232條款調查」進行國安審查,台北希望在下輪談判納入討論。

據三名知情人士透露,談判延宕另一關鍵,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多次介入,要求台灣承諾在美國追加大規模投資,金額需與日本、南韓承諾相當。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今年稍早才宣布將美國投資從650億美元擴增至1,650億美元,原本希望此舉能減壓,但國民黨批評這等於交出談判籌碼,警告未來涉及戰略產業的協商必須更加謹慎。台積電執行長則明言,不認為承諾額外巨額資金是一筆划算的交易。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