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達成協議!日本汽車關稅下修至15% 南韓則持續維持25%

[周刊王CTWANT] 美國白宮9月15日宣布,自16日起,對自日本進口的整車關稅降至15%,但南韓整車維持25%。這代表日本品牌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壓力立即減輕,與豐田(Toyota)直接競爭的現代(Hyundai)與起亞(Kia)則被留在高關稅門檻,處於不利地位。先前日本車在美的總稅負高達27.5%,包括2.5%基礎關稅與自4月起依《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條加徵的25%產業別關稅;這次下調等於一次減少12.5個百分點。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已於15日在《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公布,對日本汽車的關稅自美東時間凌晨12時01分起降至15%。美國政府同時表示,對日本適用15%「互惠」關稅的其他貨品也同步下調,先前多收的疊加關稅將予退還。
《每日新聞》指出,這是川普政府7月22日與日本達成協議的一部分。作為交換,日本承諾在總統非連續第二任期內進行大規模對美投資,並增加美國農產品進口。川普已於9月4日簽署行政命令落實協議。8月7日起,美方啟用逐國關稅體系後,對日本多數商品普遍採15%稅率,上限封頂在15%,對原已達15%或以上者不再加徵。
與日本不同,南韓與美方雖在7月30日達成廣泛協議,但因細節分歧延宕逾一個半月,整車仍須承擔25%產業別關稅。核心爭點圍繞南韓承諾3,500億美元(約48.53兆韓元)投資的結構與性質。產業通商資源部長金正寬(Kim Jung-kwan)日前在紐約會晤美方官員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後未見進展即返國。汽車是南韓對美出口首要品項,占比10.4%,關稅差距勢必衝擊現代與起亞在美定價與利潤。
南韓高科技產業也面臨挑戰。川普上月宣布擬對積體電路(IC)與半導體課徵約100%關稅,雖具體稅率未定,但美方預計很快將半導體與藥品納入產業別關稅範圍。首爾聲稱在7月30日協議中爭取到「最惠國待遇」(MFN),以避免在半導體領域遭差別對待;不過,除盧特尼克在X平台發文外,至今仍無具約束力文件,結果充滿不確定性。有美國議員建議,對等同國內產量的半導體進口給予豁免,但政策輪廓未明,使企業難以規劃中長期投資與供應鏈布局。
對日本陣營而言,關稅雖已從27.5%降至15%,仍高於加徵前的2.5%,但相比南韓維持25%的處境,價格競爭力已產生結構性落差。美方並承諾,針對日本先前因「不疊加」(no stacking)制度未及時落實而多收的部分,將依新令退還;同時,對日本貨品的關稅上限確定封頂在15%,為供應商報價與接單提供可預期的天花板。由於汽車是南韓對美出口龍頭,半導體又是戰略核心,兩線壓力疊加,恐迫使南韓車廠與晶片業者加速評估美國在地生產、合作分工與價格轉嫁的綜合方案。
延伸閱讀
最新財經新聞
-
-
超商拚超市化布局 生鮮店型掀採買新戰線
(2 小時前) -
超商拚超市化布局 生鮮店型掀採買新戰線
(2 小時前) -
善用外幣分紅保單! 富邦人壽專為退休族設計 年年領生存保險金
(2 小時前) -
2025台灣設計展10日開展 「田尾行」走入無圍牆的巨大植物基地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