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交易與價格雙跌 2025年恐陷低迷局勢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林旻柔
房市進入新的盤整階段,根據591新建案統計,房市的交易供給進入冷淡期,尤其新竹地區最為慘澹,在個案數、戶數、總銷及一周來人組數中,均創下近一年來的新低紀錄,在缺乏指標建案的情況下,房價更是每坪跌破50萬元。
在新建案及進場數量方面,根據591新建案統計顯示,全台今年(2025年)第一季總銷售金額為4648.15億元,與上一季相比,大幅度減少了3成。新進場個數僅有327件、戶數2.4萬戶,雙雙創下歷史新低紀錄,季減幅度超過2成。至於房價方面,全台第一季的新案平均開價為58萬、成交單價為55萬,與上季相比,略為收斂;現階段除了開價較為保守,議價空間也持續擴大,顯示建商態度轉為放軟。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在高房價、政策變化等雙重衝擊下,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建商及買方態度皆轉為保守。根據業者調查,台北市第一季總銷百億以上的指標案數量全數掛零,此外,總銷、個案數及戶數也都低於水平,顯示台北市的房市交易也進入冷靜期。
另一方面,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國內每坪成交均價降至33.86萬元,較前一季每坪36.27萬元下滑6.6%,顯見市場已進入修正階段。其中,六都房價全數走跌,其中雙北市房價季跌幅約2~3%,桃園、台中分別跌4.8%、3.2%,而南台灣二都跌幅均在7%以上。房地產相關業者表示,目前房市面臨多重利空的壓力,如果短期內沒有實質性利多的題材挹注,今年市場恐怕會陷入低迷的格局。
目前國人對房市的信心降低,主因不是房市供需基本面的問題,而是受到國際經濟和國內政策的影響。當前國內房市面臨多重利空壓力,包括央行對於放貸的限制,仍緊盯銀行對不動產放款的水位、以及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美國關稅戰、兩岸地緣政治風險等,業界認為,如果房價連續兩、三季以上出現大幅下修,就有可能形成市場轉空的趨勢,且今年房市可能將呈現「量縮價盤」的現象,而短期內漲太多的區域或屋型,例如科技宅,就有機會出現價格修正。
至於消費者如何在這一波的房價盤整期做最好的選擇?最重要的關鍵是要先「掌握區域行情」,包括行政區、次分區、與個別路段等的特性與價格差異,就很容易挑選到物美價廉、符合自己需求的物件。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財經新聞
-
3分鐘測甜點人格 找出職場好隊友
(1 小時前) -
黃敏惠視察舊興中派出所 期待串連4場館成青創培力基地
(2 小時前) -
財政部最新住宅租金標準 2大變革更貼近市價
(2 小時前) -
這「產險股」殖利率飆15% 減資3成+配息5元寵股東
(3 小時前) -
美國投資級債逾5%高殖利率護體 市場資金瘋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