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0°
( 33° / 28° )
氣象
2025-07-01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麥當勞危機四起:全美發起抵制潮!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夜未央編譯


過去一年,麥當勞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大不如前。這間全球速食龍頭因為在通膨期間大幅調漲菜單價格,遭到不少批評,引起消費者反感。雪上加霜的是,去年10月部分門市還爆發了短暫的大腸桿菌疫情,更讓不少顧客對麥當勞卻步,導致來客數持續下降。


即便麥當勞近期積極透過菜單調整和推出各種優惠組合,試圖挽回顧客的心,但銷售數字仍未見明顯起色。根據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美國市場的可比銷售額(同店銷售)年減3.6%,拖累整體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3%。營業收入指的是扣除營運成本後的淨利潤,這項數據的下降也反映出公司經營壓力加劇。


此外,根據Placer.ai最新的消費者數據,2025年第一季進入麥當勞門市的人流量年減2.6%。這樣的情況讓外界更加擔心,麥當勞是否正逐漸失去其長久以來在速食業界的主導地位。


在5月1日的財報說明會上,麥當勞執行長Chris Kempczinski坦言,通膨與整體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對第一季的業績造成明顯衝擊。他指出:「我們在2025年初就已經預期,整個速食產業將面臨艱困的一年。由於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加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消費者信心比我們原本預期的還要更低迷。」


麥當勞正面臨另一場重大危機


除了銷售表現不如預期、顧客流失外,麥當勞還面臨另一項潛在的重大威脅——消費者發起的大規模抵制行動。


根據美國社會行動組織「The People’s Union USA」公布的訊息,該團體將於6月24日至30日號召全美消費者發起為期一週的「經濟抵制」,目標就是針對麥當勞。他們過去也曾成功發動對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和塔吉特百貨(Target)的類似行動。


The People’s Union USA創辦人John Schwarz近期在Instagram發文表示,這次抵制麥當勞的原因共有五點。首先,他指出麥當勞「繳的稅比員工還少」,利用稅法漏洞和離岸避稅機制,讓公司實際繳的稅遠低於應有水準,而基層員工的實質稅負反而更重。


第二,他批評麥當勞是「惡名昭彰的漲價大戶」,這幾年菜單價格大幅上漲,卻在財報中持續創下高額利潤,顯示其漲價幅度與成本不成正比。


第三,Schwarz強調麥當勞長期打壓工會,對員工發聲的權利進行打壓,甚至藉由特許經營制度,將責任推給加盟主,自己則以企業總部的身分躲避法律與道德責任。


第四,該團體指出麥當勞的全球供應鏈涉及環境與人權爭議,包括與森林濫伐、惡劣勞動條件及不永續農業行為有關。他們認為麥當勞應對這些供應鏈問題負起更直接的責任。


最後,Schwarz批評麥當勞「只在表面上做多元平權(DEI)」,實際上卻資助與其公開宣稱價值觀背道而馳的政客與法案。他說:「他們表面上拍攝強調平等、包容的廣告,但私底下卻將政治獻金捐給那些剝削勞工、壓迫弱勢族群的候選人與法案。」



麥當勞危機四起:全美發起抵制潮!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抵制潮流席捲企業界


今年以來,The People’s Union USA已陸續針對多家大型企業發起為期一週的「經濟斷電」行動。除了前述提到的亞馬遜、沃爾瑪、塔吉特與General Mills(通用磨坊)外,接下來他們鎖定的目標還包括星巴克(Starbucks)、家得寶(Home Depot)和Lowe’s等零售巨頭。


這個組織在其官方網站表示,發動這些抵制行動的目標是為了「揭露企業貪婪與剝削」,並透過民眾集體行動「讓企業與政商菁英為他們的行為負責」。


他們在網站上寫道:「我們正在建立一股由人民主導的力量,不只是反擊,更是要從企業、高階富豪和那些吸食我們勞動成果的政治吸血鬼手中,奪回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工資、我們的權利。」


消費者的政治意識升高,用錢投票成新趨勢


近年來,美國社會的政治對立與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消費者的行動力也明顯提升。根據CLYDE與Ipsos最新聯合調查,超過53%的美國民眾表示,如果某間企業在重大議題上採取與他們立場相左的態度,他們會選擇不再購買其產品或服務。


這顯示出越來越多民眾正在透過「用錢投票」的方式,表達他們的價值觀和社會立場,也意味著企業若忽略這樣的民意風向,恐怕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


麥當勞下一步該怎麼走?


對於麥當勞來說,面對多重挑戰的當下,如何重建消費者信任將成為關鍵。除了重新檢討價格策略,是否願意更真誠地面對員工待遇、環境責任以及企業社會角色,將是未來能否翻身的關鍵所在。


隨著這場由人民自發發起的抵制行動展開,麥當勞是否會正視社會對其的諸多質疑,並作出具體改變,值得外界持續觀察。畢竟,在這個資訊透明、社會覺醒的時代,企業的品牌形象已不再只是廣告與促銷所能維繫,而是深深植根於其行為是否符合社會期待之中。


資料來源:https://www.thestreet.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